孝顺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世上有一种爱,温柔如水,长流不断,那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毫无保留的。这份爱就是——母爱!

提到母亲玉麒就不禁想到这个春节大火的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影片中贾晓玲和母亲李焕英的感人故事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距今已创下了54亿高的票房

这部电影大火并非影片有多华丽,而是剧中的情感共鸣。影片中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虽得以弥补,但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穿越过去,重拾那份亲情。

所以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哪一个会先降临。”

此时方知,父母尚在,才是人间幸福。

父母,是我们的根

司马迁曾曰:“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我们立于世上的根本。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父母在的地方才叫家。

善待父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之前听过这样一段故事。

假期之日,成年的弟弟打电话问大姐,假期回不回。

大姐说:“回啊!父母在家,现在还有得回,要是以后父母不在了,都不知道回哪儿了!”

是啊,父母在,尚有归处,父母去,兄弟姐妹都各自有家,哪里还有归处呢?

《史记》中有记载一个这样的故事:

战国时期,宰相侠累独揽大权。

严仲子因为害怕被宰相杀害,便找到了聂政帮忙,想先下手为强杀死侠累。

严仲子带来一百镒黄金送给聂政,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没想到聂政却说:“我之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在这市井之中,只是为了奉养老母。

只要老母还活着,我的生命就不敢轻易托付给别人,您还是去找其他人吧。”

严仲子听了后,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聂政觉得礼太重,推辞不收。

严仲子尽了宾主之礼后便离开了。

后来聂母去世了,聂政才主动去找严仲子,以身报知遇之恩。

孔子说过:“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作为子女,理应对父母的恩情心存感激,并且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付出。

其实,子女就像是花,而父母是我们的根。

花不管开得多艳丽,也不能忘记了埋在底下的根。

百善孝为先,孝顺要及时!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弥补的,但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正如电影《你好,李焕英》,也是因贾玲用此电影怀敬母亲!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等待,唯有孝心不能等待。”

是啊,时间不等人,如果等到你真正有了孝敬能力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古代有个叫韩伯俞的人,每当他犯错了,母亲就会打他,但他却从未哭过,从小便如此。

后来有一次,他又犯错了,母亲照样打他,他突然哭了起来。

母亲感到很疑惑,问他今日为何哭了,韩伯俞回答道:

“从小到大,您打我,我都觉得很疼,我知道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样做,所以我没哭。

但是,今天您打我,力气小了很多,我已经感受不到疼痛了,这说明母亲已经老了,我能奉养您的日子越来越短了,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忍不住落下。”

古人有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孝顺父母,不要为自己找任何借口。

是的,人最大的错觉,就是总觉得来日方长,一切都还来得及。

可实际上,很多事情,你现在不做,以后也许就没机会做了。

这个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趁父母健在,请及时尽孝,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

如果可以,母亲节送妈妈一条珍珠项链吧,珍珠是母贝流出的眼泪。日久天长眼泪就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珍珠,一直被视为母爱的象征,寓意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

孝见家风,孝顺的人,运气都不错

古语有言,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感恩,就连做人的基本涵养都失去了,又何谈兴家旺业呢?

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

孝,不仅仅关乎人品,更关乎家风国风,可见其重要性。

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必定离不开“孝”。

《孝子传》里有一个老莱子孝亲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是个孝子,在他眼里,孝便是让父母开心和放心。

为此,他特地养了几只叫声婉转动听的鸟儿,让父母不至于寂寞。

老莱子70岁时,父母看到他的白发,一边心疼,一边哀叹自己老了,很是惆怅。

老莱子听到后,专门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也模仿小孩子的模样,惹得父母开怀大笑,将刚刚涌上心头的伤感一挥而散。

还有一次,老莱子递水给父母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他随即顺势躺在地上,学小孩子的哭声。

父母先是一愣,后面以为老莱子是故意假装跌倒,二老便笑着把他扶了起来。

老莱子的孝,让整个家庭氛围都温馨愉快,所以他与父母都能健康长寿。

当孝道在一个家庭中传递,父母孝敬双亲,自己的儿女看在眼里,也会铭记在心,一家人便会和和美美。

孝顺孝顺,孝了,家庭也就顺了,人也便跟着走好运了。

孝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功德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

父母就像是一块田,你在这块田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的果实。

是的,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个以教书为业的秀才。

曾麟书事亲至孝,日常也以孝字育人。

曾国藩的祖父,晚年卧病在床。

老人每晚小便六七次,离不开人照顾。

曾麟书就昼夜侍奉在老人身旁,整整八年不曾安睡。

老人动作不灵便,又说不出话来。

只用眼神示意,曾麟书便知道他想要什么东西。

曾国藩从小见到父亲侍奉祖父,孝顺植根于心。

后来他在军中带兵打仗,也不忘时时写信向父母禀告近况。

如此家风的影响下,曾家代代子孙都是孝顺之人。

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恩情最重的人莫过于父母。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为人子女者,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正所谓,养育之恩大于天,百善之首孝为先。

余生不长,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孝顺父母,别等失去后才空留遗憾。

编辑:小颖

审核:绍根

统筹:刘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