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交友&择偶标准:身心健康

某天和塑料姐妹话谈起“理想型”,姐妹说野性又倔强的小狼狗是自己的天菜,又问我中意哪一款。琢磨良久,我憋出个“身心健康”,不出所料被群嘲了。

但我是认真的。港真,身心健康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

身心健康的人往往有更大几率乐观开朗。一个人如果总是病怏怏的,每天从睁眼开始就在你枕边对着耳朵抱怨头疼腚疼尾巴疼,把你一天的好心情从起床开始也就毁得差不多了。

而且不知你是否有切身体会,人身体状态不佳时容易悲观烦躁,而且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举个通俗例子,你肚子疼一心想找个茅坑拉稀时,还能做到和颜悦色言笑晏晏吗?

有病在身的人容易过度以自我中心。由于病痛随时噬咬,ta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并且对包括自己生命在内的一切充满不确定感,所以ta会想拼命抓住一切或者剥夺他人,以抵消对身体健康者的羡慕甚至嫉妒。

在一些虐待或杀人案中,出乎人们意料,罪犯是患病或残障者,这源自一种心理长期压抑导致的扭曲乃至变态。这一点在恐怖片中也有所体现——有人看似是弱者,实际上却是最大反派。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在当今环境下,心理健康简直是奢侈品。倒不是说十个人里九个都心理不健康,但心理亚健康已经成了许多社畜的“新常态”——焦虑,被迫害妄想,爱无能,拖延症,丧......如果有幸与温柔又积极的人打交道,简直是上辈子拯救了整个宇宙。

比如温柔已经被遗失了很久。在短时高效的现代模式下,一切变得简单又粗暴——喜欢表白,表白就在一起,或者省去所有铺垫直接约pao。对朋友也是。一言不合就拜拜了您内——拉黑退群,有事漂流瓶联系。时间宝贵,成本高昂,没有人愿意耐着性子付出去感化一个人。

在心理健康这方面,许多人自顾尚且不暇,遑论传递“爱与正能量”。人前有了法律道德规章制度尚且像个人似的,人后就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或者是不是玩意儿了。

所以综上所述,身心健康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它的背后是优秀的基因,强大的自律能力,良好的原生家庭,高于平均值的智商情商......能达到身心健康,就像“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不过话说回来,身心不健康又能咋样?也不能咋样,大家都一样,啥健康不健康的,余生不用谁多指教,自己xjb过也挺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