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说药—大黄蛰虫丸

(0)

相关推荐

  • 妇人腹中瘀血方论第十

    夫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否涩不通,或产后余秽未尽,因而乘风取凉,为风冷所乘,血得冷则成瘀血也.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面黄,瘀久不消则变成积聚症瘕也. 桃仁散 虻虫   水蛭   乌贼骨   鲤鱼鳞烧灰   ...

  • 水蛭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蚑.马蜞.马蛭.蚂蟥.蚂蝗.蚂鳖.红蛭.蚂蝗蜞.黄蜞. [来 源]为环节动物颚蛭类水蛭科之蚂蝗(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Whit-man).水蛭(日本医蛭) Hirudo ...

  • 大黄蛰虫丸治疗老年性瘀血阻滞症的临床体会

    [摘要]老年人瘀血阻滞症日趋常见,是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难题,笔者以大黄蛰虫丸为主方进行加减,选取28例老年瘀血阻滞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以求在老年瘀血阻滞症的`治疗上窥斑见豹. [关键词]大黄 ...

  • 大黄蛰虫丸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

    出处来源(<中国药典>) 药物组成:熟地黄.炒土鳖虫.制水蛭.炒虹虫.炒蛴糟.煅干漆.桃仁.杏仁.黄芩.生地黄.白芍.炙甘草. 功效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祛瘀生新.治五劳(过饱.过饥, ...

  • 黄芩与26首经方(1)——治疗血证(出血、瘀血)的5首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应用历史悠久的一味中药.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之功.医圣张仲景使用黄芩频次较高,有26首方用到黄芩 ...

  • 解读大黄䗪虫丸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大黄䗪虫丸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大黄䗪虫 ...

  • 王维澎:大黄蟅虫丸应用三则(卵巢囊肿、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

    大黄蟅虫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8条.主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q ...

  • 经方:大黄蜇虫丸

    大黄䗪虫丸 [原文] 大黄(蒸)十分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一两 蝱虫一升 水蛭百枚䗪虫半升 蛴螬一升 干地黄十两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

  • 散人说药——再说马蜂酒

    温馨提示:只要进入公众号以后,点击右上角的白色空心头像,把跳转的页面上拉到顶,点击最下端的"全部消息",然后在跳转的页面顶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 ...

  • 散人说药——马钱子

    散人说药--马钱子 来源:散人搜集整理 一.[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  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是通络,强筋,散结,止痛,消肿,解毒,治风湿痹痛,肢体瘫痪,骨折肿痛,马钱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枳术马钱子散 ...

  • 散人说药——御米壳(罂粟壳)

    罂粟壳,又名"御米壳",俗称"米壳".为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秋季将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及枝梗,干燥. 收涩药别名:御米壳.栗壳.烟斗斗 ...

  • 散人说药——丹参

    温馨提示:只要进入公众号以后,点击右上角的白色空心头像,把跳转的页面上拉到顶,点击最下端的"全部消息",然后在跳转的页面顶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 ...

  • 散人说药——蜘蛛

    蜘蛛: 来源:<医药数据库中心 药学论坛 蜘蛛> 使用注意斆曰:凡五色者,及大身有刺毛生者,并薄小者,并不入药.时珍曰:蛛入饮食不可食. 全文蜘蛛 (<别录>下品) [释名]次 ...

  • 散人说药—— 大部分古药典不载的几味从人身体上选用的药材

    散人说药-- 大部分古药典不载的几味从人身体上选用的药材 <雷公炮制药性解> 作者:李士材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88-1655年   1.人部<篇名>月水(经水) ...

  • 散人说药——炉甘石

    散人说药--炉甘石 序:说这石的药性和药效之前先介绍一个散人见到的治疗臁疮最为简便有效的秘方:白炉甘石(醋焙7次,研极细)麻油调敷,日换取愈,百试百效.有心者收好! 别名:甘石.浮水甘石.卢甘石.羊肝 ...

  • 散人说药__鬼针草

    鬼针草(学名:Bidens pilosa),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非常广泛,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草可作为中药使用. 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50-3100米的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国内 ...

  • 散人说药——茱萸

    茱萸 来源:<千金食治> 作者:孙思邈   朝代:唐   年份: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茱萸∶味辛.苦.大温.无毒.九月采,停陈久者良.其子闭口者有毒,不任用.止痛下气,除咳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