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道家思想精髓,你真的读懂了吗?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庄子》,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庄子·山木》。

01

庄子在《庄子·秋水》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但是从整体来看,万事万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角度不同罢了。庄子说,之前尧帝、舜帝用禅让的方式来传承帝位,受人尊敬,被誉为圣王;但燕王哙、子之却因为禅让而导致亡国,这里说的是燕王哙让位于子之,三年就发生了内乱而亡国了。同样是“禅让”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还得了不同人评价。

庄子还举例说,商汤、周武王靠争夺而称王,楚国白公去因为争夺而死亡。从这些例子看,争夺和禅让,有的受人尊敬,有的遭人唾弃,高低贵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杀一人是罪犯,而杀千万人,则是将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世界的不同,只是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而已,但从“道”的角度来说,万物没什么不一样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没有所谓的仁慈,天地对待任何事物都是一视同仁,圣人也是一样,对待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02

庄子在这一篇《庄子·山木》中也说了类似的道理。“材与不材”并没有古代不变的法则和标注。庄子在山林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而庄子看到一个伐木工人在旁边歇息,并没有要去砍伐这棵树的意思。庄子就上前去问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庄子对弟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意思是说,你看看,这棵树就是因为没啥用,所以才能长寿。

庄子和弟子们又到了一个朋友家中,朋友很开心就准备杀一只鹅来款待庄子他们,朋友的仆从说“我们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呢?”。庄子的朋友回答说“那就杀不会叫的那一只吧”。第二天,弟子请教庄子说“你看,昨天在山林中的大树,因为没有用而长寿,而昨天的鹅,却因为没有用被杀掉了,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两件事呢?”

庄子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大概意思是说,“材与不材”其实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你能够顺应自然,不在乎赞美,也不在乎诋毁,可以成龙也可以成蛇,随着时势变化,不做任何坚持就可以了,你就算领悟道了。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思想所影响和左右,才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03

这里庄子讲了一个著名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故事。有一天,孔子请教桑雽说:“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出境;在宋国树下讲学,连树都被砍了;在卫国的行迹也被人消除了;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来越疏远,弟子友人都离开我了。这是为什么呢?”

桑雽说,你听过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碧玉,背着婴儿逃走。婴儿会拖累他,也没有碧玉值钱,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林回说“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也就是说,带走碧玉对他来说是意味着利益,而保护婴儿这是他的天赋自然本性。因为利益相结合的,碰到贫穷和灾难就会相互抛弃,而已自然本性相连的,即便碰到贫穷和灾难也不会分离。这就是所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在临死的时候,对禹说,你要警惕啊,形体最好是顺应自然,情感最好是真诚。顺应自然就不会遭遇背离,真正就不会被拖累;不背离也不拖累,就不必去找礼仪来安排形体的作为;不必找礼仪来安排形体的作为,当然也就用不着外物了。”

04

这里通过孔子和桑雽的故事,讲述了要尊重本性,顺应自然的道德。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顺应自然呢?因为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也没有终点,也没有开始。所以我们不能以任何结果来论英雄,也并没有起跑线的差别。庄子说“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万物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从永恒的眼光看,开始也就是结束,结束也就是开始。

所以,顺应自然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好比一次没有终点的比赛,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你就不能评价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对错,也许现在是对的,后来证明是错的,相反也是。因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将“顺势而为”看成一种大智慧。因为没有最终的评判标准,也没有最终的结果,因此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就像有人说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无限延伸,那么任何成功或者失败都变得没有意义。所有的成功和失败,只是时间先后的问题而已。

在《庄子》这本书中,甚至包括老子的《道德经》中,也都多次讲到了要顺应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所以“自然之道”才是大道,而所有的“人为之道”都是相对的,短暂的,片面的。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