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底肥到底什么时候喂,纠结和质疑中寻找答案

今天是8.23日处暑,询问秋施底肥的朋友逐渐多了起来,有位南方有网友问我:”葡萄早就卖完了,提前施底肥可以吗?怕喂早了鼓花芽控旺是否可以“?

说实话我开始质疑自己了,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秋分到寒露之间施底肥,把小麦适播期作为参考时间。可是为了保证充足的基础肥量,我们要在商品有机肥之外大量的使用土杂肥/秸秆等低成本的农家肥,我们现有的条件很难完全发酵好,这就需要施肥后依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如果施肥期能提前显然是有好处的的。

提前施肥也有弊端,施肥早了如果温度降不下来,没有负载的树会再次旺长。旺长的后果有两种,第一是鼓花芽,这必然会影响来年的产量,就算没完全鼓出来,仅仅萌动一小下也难以越冬了。第二是枝条贪青不老化,这会让越冬变的困难,特别是北方。这些弊端的解决方案其实非常简单。

1.顶部留出新梢疏导养分,这样就可以防止结果带鼓芽。

顶梢鼓不出来的可以解开第三道铁丝,让上部枝条拉达着长,这样顶端鼓芽就容易很多。必要时顶梢喷施赤霉酸也可以刺激长出新芽。

这些最好在施底肥前完成,开沟断根后发芽更难。

2.秋分之前花芽和枝条必须老化。

一般开沟施底肥后冲施磷酸二氢钾或者硫酸钾都可以促进枝条老化,如果出现枝条持续贪青不老化,可以秋分后在二道铁丝以下喷施乙烯利促进老化。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延缓叶片衰老,让花芽发育更充分,特别是来年结果带的位置。

枝条的全面老化要在气温降到15度之前完成。

有了上面的措施,我们就不再担心鼓花芽和安全越冬问题,也就是说可以早施底肥,无论暖棚,拱棚,遮雨棚,还是早熟的露天葡萄都可以。

处暑节气意味着一个月内温差会持续下去,光照和气温也会持续。这宝贵的30天对于葡萄来说非常重要,一个月后就到了秋分,气温和光照就会迅速下降,金色的九月不要荒废。


中晚熟品种采收期比较晚,带果施底肥确实不合适,所以不牵扯早施底肥的问题,采收后按照原来的习惯按步就班的施底肥就可以。

当地温降到15度的时候,根系就慢慢开始停止生长和发育,这时如果根系还没有老化会让第二年的生根很被动。而根系从生长,到发育,到老化至少需要20天时间,所以地温降到15度的前20天是施底肥的最后时期,考虑到气温和地温的关系,一般我们把白天气温降到15度前的20天作为参考日期。下载个天气软件就可以把握好施肥时机问题。

对于极晚熟的科瑞森等品种来说大不一样,山东科瑞森霜降前后才采收,刚刚采收完浇一遍水就立冬了,根本谈不上秋施底肥,于是太多的朋友把底肥放在来年春天使用。冬施底肥和春施底肥的问题其实也很值得思考了。

1.从时间上看

科瑞森一般霜降之前采收,小雪以后落叶。采收到落叶还会有20--40天,这段时间开沟施肥时间很充裕。

春天活多,不说大家也知道,忙不过来啊!

2.从温度上看

大多数葡萄根系在-4度到+6.7度之间开始休眠,7度左右开始苏醒和活动,13度左右生发毛细根,

科瑞森采收后的地温肯定高于七度,即便不足以大面积的发育根系,也可以发育和成熟一部分,有总比没有好。

春施底肥如果化冻就开始的话,地温显然不足,如果地温7度再开始的话,气温就15度以上了,葡萄也基本萌芽了,长叶和长根是争养分的,地下争不过地上。

3.从性价比上看

秋末冬初施底肥虽然发酵温度不够,但漫长的冬天土杂肥一冻一化会减少很多负面的影响,春天有发酵的温度却没有发酵的时间,只能选择商品有机肥比较保险。

如果按照斤果斤肥的最低标准,需要多花不少钱;如果投资总量控制,就要少喂不少肥;如果既要多施肥又要少花钱,那就最好冬天用。

通过综合分析,秋施底肥好于冬季施肥,而冬施底肥好于春季施肥,越早越好。

所谓采收后忙不过来不过是因为有部分挑不上的葡萄还挂在树上,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大家习惯等一等看一看,实在不行自己吃掉。如果真是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别在意树上剩下的破烂,抓紧喂一遍加强版的月子肥,我给出的配方是复合肥40--50斤,水溶性有机肥2--3包,筑基组合一组。

月子肥最好旋耕断根施肥。葡萄采收后,葡萄树只剩下发育花芽,所以消耗量很少。这时断根引起的吸收量减少对树体发育影响最小。同时断根处生新根更容易,土壤松散也可以延缓地温下降,多赖一天根系就多发育一天。


无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施底肥的目的无非都是保证基础肥量和基础根量,只要能满足这两点要求,所有的习惯都可以质疑甚至改变。怀着明确的目的性种葡萄,不断地质疑,思考,学习,改进我们才能够进步,技术才会不断的提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