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雅彬:我读《人间词话全解》

原创作者:王雅彬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我读《人间词话全解》

读《人间词话》源于几年前朋友的推荐,但因为诸事繁忙,书买上翻阅了几下就束之高阁了。年前,几位文化界的高人与我聊天中,都提到了阅读经典书籍的重要性,我正在选择困难时,恰巧看到了一篇链接《文史哲是社会科学的基础——论中国学者作品为何无趣》,文中对王国维先生评价极高,文章写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让我再次想到了朋友的推荐。

一、找到了这本厚达360多页的,当初从网上购买的《人间词话全解》,我依然喜欢。书籍的装帧、设计很讲究,是我想看到的王国维先生崇高艺术性和文学性完美结合的样子,更可喜的是,全书分了上篇和下篇,上篇是众所皆知的《人间词话》,下篇是《人间词话》手稿中删除的部分。通过编者,让世人又一次领略了王国维先生的妙语连珠,见解独到。刚刚开始读这本书,就碰到了阅享读书会组织为期十二天的读书活动,于是我欣然应约!因为最吸引我的是咱们的美女会长要求写三次感想,这对我来说有些许挑战。因为自己平素喜好写诗,很多时候不愿赘述一些事情,但读先生的鸿篇巨制,不写点文字真是不敬哦。在我读过的上篇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词的境界和气象,王国维先生论词的境界与气象又不仅仅局限于词,有时会拿诗做参照和对比,来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造诣极深,这使他成为一个完美的治学者、纯粹的艺术家,却又怀着深深的忧虑民生情结。他将亲手所书之词收集为《人间词》,诗词评论叫《人间词话》,许多个“人间“词,体现了先生心怀天下的责任和担当。书读到四分之一处,正好是先生从浩如烟海的诗词世界,撷取三句词,连接在一起,既赋予了它们深厚的哲学思想,词的深意,又是人生的慧言。请看: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脍炙人口的人生“三境界”,足以让我心慕手追,足以教我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的将这本书读完,而且不止读一遍。

二、书读过一遍,所能记住的甚少,但第一遍的通读,总能给予你大概的印象和整部书脉络结构的了悟,尤其看书过程的身心浸染,思绪涌动,却是对人心灵认知的抚慰和疗愈。浸淫于王国维先生在书中呈现的辞章佳句中,了解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一阙《玉楼春》“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便也是张爱玲爱之情深、悲之深重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婉约派的词人有许多,先生在评论时,以精细为尺,以清代评论家冯梦华“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衡量诸多宋词名家,让我明白了不加雕琢、凄婉深致、自然流畅表达的可贵与高雅,秦观秦少游的词当如是:《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李煜李后主的词是气势磅礴蕴含人生哲理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柳永却是写不尽的欢爱悲伤,情意绵绵:“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比较鉴别之中的好词好句,让我了解了诗词的风貌,也就是作者的气场。先生评价诗词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气象”之说。从《诗经》到《离骚》,再到诗人王绩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更令我领会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平淡表达,却于自然中见气象的个中滋味。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最精辟的地方,就是打破了固有的“诗庄词媚”之定论,用气象来评判李白的诗,同时也用气象来评判词。也就是说,诗词虽文体不同,但二者却可以交融,虽各有其明显的独特性,但融通之后,互能阔其气象,达其高度。其中的代表词家便是我们熟悉的苏东坡、辛弃疾等人,且看《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之大美也。先生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有境界自成高格”、“词境贵在真”、“大巧不工”......每一句每一言皆为我学、与我知,“语妙不必代”说的就是先生的评语箴言。

三、先生欣赏周邦彦《苏幕遮》中写荷之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与称赞冯延巳的“细雨湿流光”所用的“能摄春草之魂”一样,写景之寥寥数语,真叫人心里灵动,捕捉风貌,达到传神之境。先生一直推崇情景交融,情融于景,景消于情的自然流露,因此,非常赞许苏轼之词,认为其词写得行云流水,情感细腻自然,景从情中来,情在景中显。比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两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说到这儿,我还想谈谈王国维先生将词人分类的事,这分类的标准就是“隔”与“不隔”。“不隔”,指的是通过景物描写生动地传达写词之人的情意。我们看看所举例子:写情的有《古诗十九首·第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主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生命不过百岁,却每天为千岁之后的事情操劳、担心,失却了怡然自得,生活也变得索然无味。人生当及时行乐,以率真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莫被时间消磨。写景之诗,王国维喜欢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舒展之意扑面而来。写诗如说话,极尽自然,自然却又是自己质朴的情怀,轻快怡然。还有《敕勒歌》(北朝斛律金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来,境界开阔,读之便觉得一切是之。草原就是这样的,雄浑浪漫。不隔,乃是亲切自然,犹如和一个知心知底的人娓娓交谈,窗前茶香袅袅,窗外行云流水。不隔,乃是直抒胸臆的脱口而出,直陈风物的潇洒率真,毫无矫揉造作东施效颦之粗糙。不隔,乃是至情至性,写人性之清新,咏情怀之真诚,沁人心脾。

先生对宋词的看法有非常独到的方面:“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这段话是先生的原话,在此全部引用原文是让大家自己去体会。我怕自己语焉不详,反而亵渎了原意。“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剑南”是指南宋大名鼎鼎的爱国诗人陆游,而“幼安”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前两位也很优秀,在此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王国维先生对他们的解读。我主要说一说辛幼安、辛弃疾,南宋词人中,最得先生欣赏的,真正有性情有境界的,可以与北宋词家相抗衡的词人唯有辛弃疾。他不仅是南宋的真词人,还是南宋的真丈夫。他曾经快马挥剑,冲入敌营,砍杀叛徒,切割叛徒之头,一切事情都完成在一个晚上,滴水不漏。如此豪情,词中哪里还会缺乏性情之言。到这里,实际已表明了先生所要说的一个观点就是:现代人模仿南宋词很容易,初写词之人总是把南宋词作为祖本,而不愿意学习北宋之词。其实这里的原因就是南宋的词之美不过是格式文辞之美,这是很好模仿的,而北宋的词之美是气象境界之美,不易学。也就是说,先生认为容易学的,不过是匠心,也就是辞藻的华丽,用词用句的手法可以学习,但是真正的意境是学不出来的。所谓“匠心易学,意境难工”。北宋词家里最好的是谁呢?当属苏东坡。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乃豪放派之代表。先生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苏东坡和辛弃疾之词,正是文学和格式的完美结合,刚柔相济(苏轼的诗已说明这一点)。东坡脍炙人口的《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我就不一一在此录写。辛弃疾的《青玉案》、《满江红》、《贺新郎》、《木兰花慢》也不赘述了。读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感受到的是高尚的人格魅力。先生语“雅量高致”,高风亮节,德性弥漫。读苏轼,叫人心中愉悦,看透烦恼,从而超脱,并且积极;读辛弃疾,叫人热血沸腾,情之兴兴,志之勃勃。古人说“文以载道”,艺术给予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美的享受当如此。词之到南宋灭亡后,那些惊心动魄的充满了才华的句子,在黄沙尘土中掩埋许久,直到清代词人纳兰容若出现,才将它从多年的沉寂之中唤醒。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未刊手稿》中说:“境界为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到此,我暂搁笔。读这本书的十余天来,心中已被先生所列的词之浩瀚广博塞得满满的,更为先生的博学和精辟感叹感动!《人间词话》给予后人的远远超出我写的这些,许多内容还需我们今后细细品读、琢磨、领悟和习练。

作者简介王雅彬,一名幼教工作者,爱好文艺。

(0)

相关推荐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3)

    四.诗词用语应该自然真切,反对使用 "替代词" 从北宋末期到南宋,一些词人在选词用字方面开始主张"倡雅弃俗",提倡使用"替代字",而这些字词 ...

  • 《人间词话》:对不起,南宋词不配拥有姓名

    历来论词严格区分北宋词与南宋词,到了王国维也不例外,而他对北宋词与南宋词的态度可谓天壤之别. 在王国维心中的词家排行榜上,"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少游.美成,而后此南宋诸公不与焉 ...

  • 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五)  图片欣赏

    --重读<人间词话>札记 五.王国维论周.柳.苏.辛的词 真正创建和形成宋词风格的是柳永和苏轼,柳永发展和创作了大量慢词(长调),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以长调为主要形式是宋词的特点之一. ...

  • 怕杨花比客更飘零

    现在但凡听到"诗词"二字,估计很多人心里已经等同为"唐诗宋词"了.是的,唐诗与宋词的确是诗词史上的两大高峰,两个朝代产生的诗人.词人星汉灿烂,藻句华章如恒河沙数 ...

  • 小论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了具有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容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

  • 和你一道温习诗词韵律(21)

    十一.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 ...

  • 王国维6年后回到家,看到妻子人老珠黄,写下一首词,却流传至今

    许多人都说,两宋之后,再无词人.因为两宋的词人,无论是辛弃疾,苏轼,还是李清照等人,所写的词在高度还有表现手法上,都是后人望尘莫及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并不能认同,因为在清朝时,还有两位词人是可以与 ...

  • 【原创】王雅彬:读《诗词例话全编》(上)有感

    原创作者:王雅彬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读<诗词例话全编>(上)有感 中国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块光彩夺目的瑰宝.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名家在赏读之余留下了许多评说,在上一期 ...

  • 【原创】内蒙古|王雅彬:我读《康震讲苏东坡》的一点感想

    原创作者:王雅彬|内蒙古阿拉善盟 我读<康震讲苏东坡>的一点感想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康震火了!许多人通过<诗词大会>认识了康震,通过康震,增加了对许多诗人和诗词 ...

  • 诗词如何才能写出境界?王国维给出4条建议,王和尚读人间词话

    和尚有话说 今日继续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品读. 王氏论诗词,力主"境界说",其所谓之"境界",既指诗词作者对世态人情体悟之深浅,天人宇宙感想之狭阔: ...

  • 【原创】内蒙古|王雅彬:厢根达来的秋色(外一首)

    原创作者:王雅彬|内蒙古阿拉善盟 厢根达来的秋色 秋天的雨雾湿润了我的眼眶也曼妙了山的身姿让脚下的路没入神秘的仙境山重水复中的雨雾托举着梦幻般的草甸.牧场黄的.白的.黑的牛儿羊儿在悠悠漫步 欢蹦乱跳的 ...

  • 【原创】王雅彬:雪地漫笔(组诗)

    原创作者:王雅彬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雪地漫笔>(组诗) 一.阴霾中透出一缕暖阳让惨白的雪地闪现一丝秀色一串凌乱的脚印指引未来的方向芦苇中的粉红玫瑰再次发出温暖地召唤二.酒肆歌吧 ...

  • 【原创】内蒙古|王雅彬:戈壁秋声

    原创作者:王雅彬|内蒙古阿拉善盟 戈壁秋声 终于可以写写北方的雨戈壁的湿与润 嘀嗒不停的雨声已从周一响到了周三 缠绵秋声驻留在心上耳边 以脉动的频率搅扰着无法安眠的心魂荡漾 似一名突然的闯入者或羁旅的 ...

  • 【原创】内蒙古|王雅彬:照夜白

    原创作者:王雅彬|内蒙古阿拉善盟 照夜白 这是一本书的名字分明是一弯月儿挂在天空时光斗转岁月不居一年一度的中秋圆月已悬在许多游子的心海轻轻荡漾犹如家中母亲怀抱的温软馨香伴随着缓缓摆动的腰肢挽孩儿们渐渐 ...

  • 【原创】内蒙古|王雅彬:丰收

    原创作者:王雅彬|内蒙古阿拉善盟 丰   收 鸣翠湖满眼的芦苇 满塘的莲叶 告诉我丰收是在虫鸟欢娱的芦苇荡里 残花已谢的枯叶梗下 致良田满目的瓜果 遍地的谷穗 告诉我丰收是在风雨的催生烈日下的劳作 和 ...

  • 【原创】王雅彬:天地间——美的哲思(外一首)

    原创作者:王雅彬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天地间>--美的哲思 你.我.他各有各的姿态谁有谁的风采是并肩携手?还是兀自独立?只有天知.地知你唱,我和风掠过树梢雨濡湿叶芽树枝挨着树枝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