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如何避免沉闷?五届正书展入展作者支招......

始知真放本精微
■郝兴亮

笔:兼毫

墨:北京墨汁

纸:蜡染信笺纸

砚:歙砚

创作环境:晴斋

在大学中国画专业学习时,临习了很多古代绘画作品,慢慢对一些画作中的落款、题跋产生浓厚兴趣。当读到赵孟頫绘 《秀石疏林图》 中自题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于是,“书画同源”的观念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了。
能进入书法史的经典作品都不简单,或胜于技巧,或胜于面目、格调、才情……选择自己所喜的,深入下去你会发现其中乐趣无穷。学书路上,我对明末清初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甚喜爱,其书善用淡墨秃笔,点线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八大山人早年受董其昌、黄庭坚等影响,中年以后,其书吸收王宠的结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不仅在明末清初的书坛,就是在整个书法史上,也闪耀着个性的光辉。
郝兴亮
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入展作品
行书 选录《东坡志林》册页
规格 35cm×25cm×10
此次入展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的作品(如图),我以八大山人的小楷风格为之。当代小楷书家面目繁多,即便取法同一书家,或俊秀、或古雅、或禅意、或奇异,都各有特色,而在风格追求上我偏爱秀润清逸,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苏东坡云:“始知真放本精微。”一件好的作品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准备,尤其小字作品涉及的问题很多,很难在当下竞争的环境下一蹴而就。创作一件作品前首先要确定形式,小字作品我偏爱册页,册页内容可以单独成页,也可以是连续的,尤其适合小字作品的章法安排,每页字数可多可少比较自由,一本精致的册页更加能够衬托作品的雅致。

局部

在内容上,要考虑书风、文风的统一,我选录《东坡志林》,苏东坡是豪放又具情趣的人,这一点在《东坡志林》中可以体现。东坡的旷达与八大山人的萧散淡泊有相同之处。《东坡志林》 文中的谈天说地、出游交友、入仕致仕字数长短不一,比较适合小篇幅册页作品创作。章法安排中,小字作品尤其是小楷容易写得沉闷,所以每页要合理断句、留白,使作品章法显得轻松、不重复。墨色注重自然变化,即使干笔、淡墨也要保证用笔到位,即使干笔、枯笔也要有质感,显得不浮不躁。
作品入展实属不易,也是我学书路上一个阶段性小结,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只有真诚、有思考地学习前贤经典作品,才能广泛吸收书法养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