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黄玉萍读荒湖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有感:做一个有底线的人有多难

做一个有底线的人有多难 

——读荒湖长篇小说《有底线的人》有感

凌晨两点,我却睡意全无,因为我刚刚读完荒湖老师的小说《有底线的人》,虽然不是噙着泪读完的,但是一颗心始终是揪着的,直至读完,仍无法回归原位……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一、文如其人,读小说也是读作者。很多人都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而文中男女主角的观点其实也多半都是作者自己的观点。
不难看出,作者荒湖老师也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有赤子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任何时候都能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同时,荒湖老师也是一个特别严谨的人,全篇文章哪怕标点符号,都找不出一处错误。
我还就方言“生怕好死了人”和荒湖老师私底下作过交流,并为了终于找到一处错误而有些洋洋自得,但是荒湖老师很肯定的语气告诉我说,没错,这是方言。我就知道,自己草率了,荒湖老师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犯这样低级的错误的,他在朋友圈转发《黄石文学》公众号这篇小说的时候,说道,“感谢那些在阅读在流出眼泪的朋友”,随后马上更正为:感谢那些在阅读中流出眼泪的读者朋友”。任何时候,荒湖老师都怀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哪怕只是阅读中和阅读在的差别,他也不允许有。
小说中的周正海也是如此,一生小心翼翼,瞻前顾后,但是依然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哪怕为此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也正印证了一句话,“做好人多不得好活”,而那些以权谋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终于落得了鸡飞蛋打的下场,甚至锒铛入狱,也同样应正了下一句话”做坏人多不得好死!”
文中主人翁周正海的观点很多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表达。周正海最初很有抱负,对生活满怀激情,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终于不得不妥协。难得的是仍旧不忘初心,没有迷失自己,就像他的名字“正气存内,心怀大海”。
二、原汁原味,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中的对话都是原汁原味的,称呼母亲为“伊”,这大概只有湖北大冶人能够听懂吧?我反正是叫我妈叫“伊”。文中尽管有些对话,甚至对骂,要在脑海中费力的用家乡话转换成普通话,但是却让读者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亲耳听到,亲眼所见,在农村土生土长的我,这样的情景似曾相识,还有乡村“潜规则”,他们能同情弱小,但是又嫉妒成病,当别人超越自己时,不是去反思自己落后的原因,而是总能与封建迷信联想在一起,或者拼命挖掘他人的原因,总认为别人是自己的绊脚石,故心生怨恨,而不是放开脚步去追赶他人。
小说中,描写周正海借宿的原因,借宿家庭的态度变化,还有周正海晚上磨牙的声音,都那么的鲜活,入木三分,我不由在想,作者肯定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对农村生活、还有人情世故了若指掌,同时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跟他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有可能都会成为他将来小说中的某一个角色。在作者笔下,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只有被金钱和利益扭曲了的灵魂。
从周正海的角度去描写其爱人张虹的眼睛,“眼眶里挤满了混浊的眼白”,让人记忆深刻。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这是怎样的一双眼睛,是因为年龄大了?还是因为其他?使得我从这一刻起,经常去留意中老年人的眼睛,看我是否能发现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双写满了世故的眼睛。
周正海对父亲的感情,没有浓墨重彩描写,但是,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也剃了一个和父亲当年一样的光头,周正海父亲当年是为了省钱,周正海今天做父亲当年做过的事,吃父亲当年吃过的苦,则是对父亲的一种缅怀、一种敬畏、一种爱的表达。其实我们的父母也都是这样省吃俭用,勤俭节约过来的,我的公公曾经为了省一块钱的车费钱,带着年幼的孙子(我的儿子)步行好几里路。我的婆婆为了省五毛钱的理发钱,从镇上理发店步行到隔壁村的理发店(镇上理发3.5元,隔壁村只要3元)。只有老一辈人吃过了太多苦,走过了太多路,才能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否要时刻反省我们今天的铺张浪费?
小说的题目《有底线的人》,我个人认为,这其实也是一种“老屋情怀”,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记住自己的根,不能忘本。
令人欣慰的是,文章最后,虽然几经周折,周正海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建好了自己的屋,圆了自己梦。
三、人生有憾,不完美才是人生。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满的东西。太阳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马上就会月亏。所以,有缺憾才是恒久,不完满才叫人生。其实,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就像周正海和陆小玉无疾而终的爱情,应该是还没开始便已结束的爱情,或者是一辈子都不会结束的爱。
周正海与自己老婆张虹的离婚,并非是张虹不爱周正海,在两人离婚以后,她还给了他十万元的卡,而是这两个人三观不同,注定在一起不会幸福。其实,张虹并非特别不可理喻,而是小时候的尴尬经历,让自己更害怕失去,总想牢牢的抓住一点什么,结果,想要的离自己越远。张虹最终醒悟,放手,给彼此自由。

因此,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在婚姻中,也要做一个有底线的人,宁愿孤单,也不将就。

说了这么多读后感,也许就是我的“坐井观天”罢了,但是说明我认真读过,也有所收获,足矣!

2020年3月23日凌晨

黄玉萍,网名寒玉。出生于1979年,1997年发表处女作,系黄石市作协、大冶市作协、大冶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女人花读书会成员,多年来习惯用文字捕捉瞬间的感动,并定格成永恒。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