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易员心理承受力是如何炼成的?
外汇交易员心理承受力是如何炼成的?
我不刻意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但想方设法让我的资金曲线适配我的心理承受力。对于量化交易者,面临较大心理压力的情况往往来源于回撤幅度或者回撤时间长度超过预期。
518外汇网小编一直说,如果你是位老手,论坛所有发表过的方法都烂熟于心,自己也小有心得,并致力于在数理范围内研究出一个可复制的战胜百家乐的策略,我只能在这里表示我的敬意,我在对三多理论经过断断续续一年半的极限数理推演后,终释然,对我而言,追求完美的特质用在这方面是不恰当的,但是我依然肯定你们的付出。 如果你是高手,已经苦海上岸,偶上论坛只是想看看是否有新观念的产生,此文你大可含笑读读,看看自己所抵达的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差别,也许能帮助你警醒自己不会失足跌入地狱。
昨日,有位读者给518外汇网小编留言,问了小编一个问题:交易者如何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压力?
这个问题想必戳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尤其是那些刚涉足交易的新手们,正在经历着交易生涯中的“狂风暴雨受虐期”。。。
我就问你这个问题扎不扎心!

刚听到这个问题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答案,包括一些心灵鸡汤的东西,准备写一篇大论长文来告诉这位提问者应该怎么做。但后来,小编我认真想了想,还是得剖析这个问题的本质,触及本质才能找到解决方法,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泛泛而谈没意义。
就交易而言,心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手和普通交易者的关键差别就在心态上。这也是为什么有高手说:“交易是一种自我升华的体验,是一场修心之旅。”
交易的心理承受力训练,既然是“训练”,就一定要抓住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实践、重复、积累”。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听一些资深人士的建议和指导。
这里一定要先强调一下“实践、重复、积累、进步”的重要性。因为很多人误以为“交易是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人们可以通过这套理论指导来实现交易上的成功”。成功的交易者确实有一些共通的特质和感悟,这些前人的经验可以用来指导后人,但是交易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指导系统。目前你所有看到的关于交易的理论指导都是不成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觉得很有用,有的人觉得没什么用,有的人甚至根本看不懂,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的理论,让大家都能信服。目前在交易中分析决策的理论比较成体系,比如道氏理论,但是,分析决策是交易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
目前关于交易方面的经验都是零碎的,确实有价值,有指导意义,但是不成体系。很多人过于急功近利,希望得到一本什么宝典之类的东西来指导自己,都想快速学会交易,快速致富,这都是错误的观念。当然,这些经验虽然不成体系,较为零散,但确实是有价值的,能帮助后来者把路看的更清晰一些。古人云: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所以,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前人的经验对你有指导作用,但是不要对前人的经验过度依赖,你自己在交易中的点点滴滴的实践积累才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实践出真知,实践积累是基础,是你在交易生涯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经验指导只是一盏灯,没有那盏灯你也可以向前走,只不过摸黑走会走很多弯路,而且会碰很多钉子,前行得很慢,但毕竟你也在前行啊,如果你光拿着灯照路而脚不动,那有毛用啊!
还有,每个成功的交易者有其共性,也有很鲜明的个人特点,就如那些多投资大师,他们都会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分析决策方式,他们的操作风格,他们的性格、为人处事的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和交易生涯的融在一起,所以交易这项工作是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的。因而,别人成功的经验在你身上不一定就管用。

这要把这一点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了。
训练交易心理的承受力,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实践积累。跟你讲再多技巧方法指导都是没用的,都是纸上谈兵,最终都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得不断实践积累你自己的经验。
既然你已经知道了心态需要训练,那就应该很清楚,这些心理的压力训练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去体验,就像一个销售新人刚接触工作时一样,每天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逐渐适应,心理抗压能力逐渐增强,逐渐适应了压力。
交易的心理承受力训练也是这样的,就是你在实践中去真真切切地体验交易,反复地体验焦虑、贪婪、恐惧、惊喜、悔恨。。。各种复杂的情绪,直到你对这些情绪熟悉,压制住内心不安的想法,控制这些情绪,那时,你就真正“过关”了。否则,听再多意见都没什么用。
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向强调一个观点:交易是一项技能,不是学问,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研究。用句中国古诗表达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你真正触及到交易本质的东西时,你才能熟悉它、掌握它、运用它,否则泛泛而谈,流于皮毛,没任何用!希望本文对提问者有帮助!
我不刻意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但想方设法让我的资金曲线适配我的心理承受力。对于量化交易者,面临较大心理压力的情况往往来源于回撤幅度或者回撤时间长度超过预期。回撤会超预期的原因一般有:策略实际edge太小。当edge太小时,交易品种性质稍有转变就可能吞噬掉你的edge,而你却很难分辨出只是概率上遇到了坏情况还是发生了某些永久变动。低估了策略可能遇到的回撤幅度和回撤时长,低估了多个品种、不同策略之间的相关性——简单地将回顾测试中样本外甚至是样本内出现的最坏情况当作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对于交易品种没有监测机制,策略失效时没有合理退出机制,甚至是完全没有考虑过策略会失效的情形。这种情况下交易者在回撤进展过程中往往消极应对,而等到回撤幅度大于某个值时,又突然无法承受并心理失控,猛地砍掉策略。那么应该怎么做?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策略没有好到一定程度,不用;充分考虑最坏情况,保守设定头寸;做好品种监控,设定退出机制。就像一句老套的话说的,“战略上乐观,战术上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