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无人能超越是个伪命题(附音频版)|诗坛轶事

所谓李白的诗歌无人能超越,只是个相对的判断,甚至是个伪命题。

其原因有二:

一个是李白的诗本身的确很优秀,还有一个就是他很幸运,后人都很推崇和传播他,也就是后世给了他太高的地位。

首先,我们得承认,李白诗歌真性情和想象力是疯狂和独一无二的

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李白是一名职业诗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究其一生,李白没做过真正的官,他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一生都在游历中度过。因为他的闲散、无为的思想,民间游历的开阔视野和与生俱来的仙气,使得李白的造句只有李白才能造出来。比如他的《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种一口气把一种情绪推到极致的长短句一般人是不敢写的,非得李白这种不受任何羁绊、欲与神仙比神力的灵魂才可以。那些受到功名利禄捆缚过的诗人无法到到这种汪洋肆意。李白也有功名利禄心,比如他也想在天子身边为官,安史之乱后还有过错误的政治投机,可是这些不是他的本体。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像这种银河从九天落下来的气魄,已经不是可以学习的,是与生俱来的狂放和大写意。

所以,李白的个性和诗歌亘古未有,空前且绝后。所以,人们喜欢说他不可超越,其实准确地说是不可模拟。为什么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诗歌的风格和个性千千万万,不能将不同风格的诗人放在一起比高下。

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李白其实一直受到文学史的特殊宠爱。

不是李白的那些诗人也是不可超越的大诗人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是清代诗人赵翼《论诗五首》中的句子,可见,对于李白、杜甫的地位,古人也是有不同意见的。依照这个观点,我们看看李白之外的一样“不可超越”的大诗人。

先说陶渊明。

特立独行,宁可当一名穷困的自耕农也要追求人生价值的陶老爷子深受后世诗人的喜爱和追捧,也有不少人去模拟他的风格,学习他的境界。可是你看看下面的句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陶渊明著名的《饮酒诗》,前九句我相信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很多人都能写出来,关键在最后的“欲辨已忘言”一句,是不可复制的,非陶渊明莫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从陶潜的骨髓里渗透出来的,你可以学习他的形,却学不到他的神。从这个角度看,假如李白如果和陶渊明同时代,李白在这个境界上也超越不了陶渊明。

我们再来看一位更晚一些的诗人,他叫袁枚,就是随园主人,性灵派诗歌的首倡者。说诗人的事儿最好先看他的诗,袁枚有一首长诗《登泰山》,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土人结绳为木蓝,令我偃卧同春蚕。

两夫负之走若蟹,横行直上声喃喃。

初入万仙楼,旋登水帘洞。

众峰似儿孙,罗列争相送。

请注意第二句和最后一行,小老头被挑夫用网兜抬着登泰山十八盘,自己蜷卧在网里面,感觉像春蚕一样。这种句子只有早早辞官归家、享受园林美食和美女的真性情的袁枚才能有这种拿自己开涮的幽默。“众峰似儿孙,罗列争相送”,这种把泰山之外的小山比成儿孙的想象也只有这个风趣的袁老头才想得出来。

《登泰山》里还有一句:

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界通银河。

假如李白和袁枚在同一个时代,李白也比不过袁枚这种写法。就如李白对崔颢的那首《黄鹤楼》不敢超越一样。李白不会用“世界”这个词。

而今,我们之所以喜欢说李白的不可超越,往往是文学史家的外行眼光,更多是传播学范畴的判定,是“非诗歌”的噱头。

不过文学史也的确需要这样的谈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