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札名帖 2024-05-26 04:19:48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而后渡江北游名山,善于转益多师。最终'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行穰帖》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胡桃帖》此帖出自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全文见《右军书记》:'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现存此帖已残,仅存21字。释文 ……回近之,未许□□□。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雨后帖》今日雨后,未果,奉此,想□□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父转与都下,岂信戴适过,于粗也。羲之。《妹至帖》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耽之。《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原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二谢帖》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长风帖》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游目帖》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瞻近龙保帖》释文:[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还具]示问《初月帖》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快雪时晴帖》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现存此帖怀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论。贴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孔侍中帖》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得示帖》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平安帖》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归复悉口口由同增慨《何如奉橘帖》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姨母帖》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 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大道帖》大道久不下,与先未然耶。《远宦帖》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频有哀祸帖》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误坠地帖》误坠地,折此人竟不看,讵不贤乎。破甑非不惜,此物既已折,不可复追,无表恨惜之容,秩百数十万,一听伯叔父处分阐,唯敛手而已。南阳乐赍主湘州,参军不得奉携,尊累所得月俸皆封,还家旦夕所资政一两百,以自给耳。《上虞帖》凡七行,其文曰: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大报帖》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丧乱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最后,我们看到后人集字作品: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王羲之集字《金刚经》▼王羲之集字《觉国师碑》▼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赞 (0) 相关推荐 李应祯行书札页 李应祯(1431-1493),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改字贞伯,号范庵,江苏苏州人.生长于南京,多游寓宜兴,中年始返苏州定居.好古博雅,尤尚气节,颇负时誉.书法篆.楷皆入格,行草遒劲隽秀.因曾任中书舍 ... 神乎技矣!王羲之书札名帖欣赏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 王羲之《头眩帖》 王羲之<头眩帖>又名<治头眩方帖>.坐落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收藏有很多历代药方的碑刻拓本,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治头眩方帖>碑刻拓本,是其中最引人注目 ... 墨涯 | 王羲之《慈颜帖》 王羲之<慈颜帖>,又称<慈颜幽翳帖>,4行,34字,行草书.此帖被米芾.黄伯思.王澍三家辨为伪帖. 王澍以为此帖与<兄灵柩帖>"笔法正同",并指 ... 这才是王羲之的换鹅帖,原来李白弄错了! 1周前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郎之意态. 因唐代李白曾有一首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 ... 王羲之《单襄公帖》,是王羲之年轻时的作品... 王羲之<单襄公帖>,是王羲之年轻时的作品,精美绝伦. 唐人及赵孟頫临王羲之《汉时帖》欣赏 <汉时帖>前二行为唐人写本,后段为元赵孟頫补书. <汉时帖>为王羲之<十七帖>中之一,然此为唐人临写本,旁有正书,与<十七帖>刻本不同.<汉时帖& ... 墨涯 | 王羲之《闲者帖》 王羲之<闲者帖>行书作品. [始] [1]闲者一两段事,虽无参于兴废,然殊使人恨事周令自,虽然以使君明练,每思之,故可尠败也. 版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王羲之《孔侍中帖》 王羲之《孔侍中帖》 墨涯 | 王羲之《从弟子帖》 王羲之<从弟子帖>,行书,别称<从弟子夭没帖>,<耕霞溪馆集帖>,三行,二十六字.此版本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刻的初拓本"国家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