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运动规律就是一个“反”字

反者道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40章分享暨平衡月祝福》连载09NO.40,PINGHEN,LIANZAI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第二层次,事物的发展必然是走向其自身的反面。

首先,道的运动规律就是一个“反”字。

《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是老子在“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下,对万事万物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

花草树木的根在哪里?在大地,人类的根在哪里?在天上,在头部,头部就是人体小宇宙的天,虚空的天就是土壤,手足就是枝桠,道之根,也是人之根,人类要和谐生存,就要明白人类效法天之道规律的修行,扎扎实实的实修实证,才会一层深一层,一节玄一节,层层通透,节节光明。知根就会知道一切,不知根,在枝叶上忙乎,一辈子都成不了道。知根知底,才会清晰方向,才会在人生路中少走冤枉路。所以修道的起步就是一个“反”,人之道就是归到天之道。

《道德经》第25章中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是说明,虽然我们勉强把“道”形容为“大”,但又不是绝对的,它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尽管“道”在时间、空间上可以无限地向外延伸,但最终它总是返回到自身的起点。所以,走向自身的反面,既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道”运动的基本法则。

老子正是参悟到了“道”的运动法则——“反“,他才会大胆地在《道德经》第2章中说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些令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辩证之言来。即使是美的、善的事情,如果一味地朝单极方向发展,当超过了一定的度时,它仍然会走向自身的反面。“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这都是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