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汉墓的发掘,彻底颠覆了国人对西红柿传统观点的认知

世界的发展,与各地的生产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就拿餐桌上的菜肴来说,如果是在古代,种类就少了许多。
  据相关史料考证,如大蒜、葱、香菜、黄瓜、蚕豆等等,都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物种。
  其中的葱原产于葱岭,即今天的天山昆仑山;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黄瓜最初叫胡瓜,原产东印度的西北部,五胡十六国时,胡人石勒不许提“胡”字,这才更名为“黄瓜”。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 
 
  另外,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是隋炀帝最爱的绿色食品,曾赐名为“昆仑紫瓜”。
  菠菜原产波斯,于唐代传入我国。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唐代时,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
  胡萝卜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华由云南带入
  红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晋安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福建。
  土豆原产南美,明末传入我国。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明末才开始栽培辣椒,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调味。
  这里详细说一说番茄。
  番茄,也叫西红柿,传统观点认为其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 
 
  最初,番茄生长于秘鲁和墨西哥的森林中已有二千年历史,果实鲜红耀眼,娇艳欲滴,南美洲原住民怀疑它含有剧毒,取名为“狼桃”,以警告世人不可食用。
  十六世纪,英国有位公爵至美洲游历,见了这种果实,虽然不敢食用,却爱不释手,把种子带回英国献给自己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欧洲人因此称之为“爱情的苹果”。
  番茄到了英国,主要是生长在花园而非菜园,但当成珍贵的鉴赏植物培植。
  到了十八世纪,一位法国画家给番茄作完画后,情难自制,冒着可能被毒死的危险,连吃了好几个,直呼味道清新可口。
  第二天,安然无恙的画家向他人大加称赞番茄的美味,社会才开始风行吃番茄。
  历史学家认为,番茄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朝。因为,明朝人赵函在其所著的《植品》一书中有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万历年间连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与赵函同时代的王象晋在《群芳谱》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所以,结论就是:番茄属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明万历年间。
  由于番茄酷似柿子,又有“番柿”之称;又因为其色朱红,来自西方,又称“西红柿”。
  但是,这是事实的真相吗? 
 
  1983年7月中旬,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园艺场砖瓦厂取土的一座荒丘上,发掘出了一座汉代木椁墓,出土有陶器、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稻粒就附着在竹笥藤笥上,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考古队员在藤竹器上盖上了一块用高温蒸煮过的再生湿布,一起运到文物保管所的仓库里保存起来。
  谁也没有想到,十多天以后,竹笥藤笥的内外竟然都有植物的嫩芽长出来!
  这,是怎么回事?
  为了弄清楚这种植物的底细,考古人员请来了四川省农科院和中科院成都分院研究所的专家。
  专家们也不敢轻易下定论,只将发芽后的部分种子带回去栽培,同时,也留下了十几株继续观察。 
 
  成都市农科所的蔬菜专家将转来的发芽种子分成四盆在温室里栽培,七个月以后,1984年2月24日,所有的植株都在同一天开了花,结了果,共收获34果,果实呈红色的小卵园形。

  这些果实,经鉴定就是番茄!

  考古学家经过对出土现场的环境总结和学术争论,确定了在2100年前的西汉,墓主已经用这种小番茄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

  这样,番茄的食用和栽培的历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700年。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