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灸涌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針推精粹
针推名家临床精粹。
关注
作者 / 张鉴梅 胡丹 徐丽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发病中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完全丧失而导致残疾。西医内科治疗主要是多巴胺替代疗法,但具有毒副反应大、耐药严重等缺点;外科手术治疗,远期疗效不肯定,且费用昂贵。众多中医古籍中对震颤、强直性疾病的治疗均有记载,具有独特疗效,临床文献也肯定了其疗效。作者临床中依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遵从客观自然规律,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采用重灸涌泉穴配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30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帕金森病患者均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神经内科病房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4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8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5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及其评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45~75岁,性别不限;③长期服多巴丝肼。
1.4 排除标准
①帕金森综合征;②合并其他心、脑、肝、肾、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年龄不足45岁或超过75岁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取涌泉。配穴取太渊、太溪、太冲、神门、太白、大陵(阴经输原土穴);曲池、委中、阳陵泉、小海、足三里、天井(阳经合土穴),双侧交替。常规消毒后,选用0.30 mm×40 mm毫针,除涌泉不针,其余各穴均直刺,采用重按轻提补法。针刺后留针,清艾条重灸以上穴位。先悬灸主穴(双侧同时进行),距离穴位皮肤约40~50 mm,持续10 min;然后再依次悬灸配穴(双侧同时进行),距离穴位皮肤约30~40 mm,每穴3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星期。
此外,继续按照患者原剂量口服多巴丝肼,不作调整,连续服用4星期。
2.2 对照组
口服多巴丝肼在原有基础上加量至1倍,连续服用4星期。配合口服盐酸苯海索,每次1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4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依据国家九五计划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组修订的改良UPDRS计分方法评定。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UPDRS评分。
3.2 疗效标准
疗效评价采用尼莫地平法,即[(治疗前UPDRS总分-治疗后UPDRS总分)/治疗前UPDRS总分]×100%。
明显改善:治疗后UPDRS总分减少≥80%。
改善:治疗后UPDRS总分减少21%~79%。
无效:治疗后UPDRS总分减少≤20%及其以下者。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UPDR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UPD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 (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5
3.4.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4 讨论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痉证”范畴。本病是以肢体关节僵硬不利、少动、碎步、震颤等为表现的一组筋骨功能失司的病变,病位在脑,病变脏腑主要责源于肝肾,涉及脾胃。人体肾为水火之脏,左肾右命门,在人体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为后天之本;肝在五行属木,肝木为人之生气,主动、主升,肝木之气调达,维持着人体气机调畅、气血和顺、经络通利,脏腑器官、肢体关节的功能因而才能正常和调。肾脏秉大气的水气而生,水气主封藏。涌泉穴为肾经井穴,五行属木。肝脏秉大气的木气而生,木气主疏泄。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关系密切,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理论基础。肝肾阴阳,相互制约、协调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颤证”、“痉证”实质为虚证,肝肾不足,精血亏少,筋骨失养,故肢体关节僵硬不利;肝木为火水化合之气,肝木不足,人身之阳气不足,肢体活动力减少,故少动、碎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不制阳,则风阳内动,故震颤;上述均是“颤证”、“痉证”本气自病的事实。
笔者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天人相应”、“本气自病”的中医学理论出发,依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在藏者取之井……”重灸肾经之井木穴涌泉,于肾水中直补木气,从而达到调节肝肾,治疗根本的目的,这是主穴涌泉取穴的根本原因;配穴之所以取阴经输原土穴,阳经合土穴,是依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中医学认为艾性温,味芳香,有祛寒逐湿、温经止血、通经活络的作用。《本草备要》明确指出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正是艾叶的独特药物特性,起到对“颤证”、“痉证”的根本治疗作用,重灸涌泉穴及手足三阴三阳经土穴,达到了补肝肾益精血、调脾胃司运化、暖气血通经络的治疗目的,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本文摘自《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第11期第804-805页。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相关推荐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老年群体,临床表现较为典型,主要有行动迟缓.肢体震颤.运动障碍等[1],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目前早期药物治疗以左旋多巴为主,但是在中晚期患者中常会出现症状波 ...

  • 家有老人必看丨研究表明,有效治疗帕金森的关键在于干细胞

    从小我们把父母当英雄,我们以为父母永远不会老. 却不曾观察,岁月早已悄无声息的爬上父母的面颊. 当你老了(吉他) 纯音乐 手颤,肌肉僵硬,行动迟缓,嗅觉失灵,大小便失禁,睡眠障碍······ 这些老年 ...

  • 帕金森病异动症案

    邱丽蓉1,王盛春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针灸理疗康复科) 患者,女,62岁,于2019年10月12日就诊.  · 主诉 ·  左上肢不自主抖动6年余.  · ...

  • 得了帕金森病,怎么治? 患者...

    得了帕金森病,怎么治? 患者应某,女,76岁,来诊自述:两年前出现手指震颤,逐渐扩展及四肢.随意运动时震颤停止,情绪激动时加重.伴有耳鸣耳聋,肢体麻木.诊见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舌红,少苔,脉 ...

  • 针刺配合麦粒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配合麦粒灸涌泉穴和针刺对照组的疗效优劣,并为此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 研究方法: 1.采用 ...

  • 孙思邈说: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

  • 贺普仁艾灸涌泉穴治愈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原因,导致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又称"不得眠"."目不瞑"或&qu ...

  • 【奇穴】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欢迎您 去学岐黄名家经方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 ...

  • 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 ...

  • 艾灸涌泉穴,引火归源、功效强大!

    为什么手脚冰凉,却一灸就上火?‍  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一个正常的人? 阴在上,阳在下.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从而达到"上阴下阳"阴阳相交之象.尤如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 ...

  • 重灸此穴,没有治不好的顽疾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 ...

  • 孙思邈说:重灸此穴,鲜有治不好的顽疾!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 ...

  • 药王孙思邈:重灸此穴,鲜有治不好的顽疾!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 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药王孙思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