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便兴?—“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八十八
相关推荐
-
凭着一个邺城对,邓禹是如何成为二十八将之首的?| 云台宿将
笔者从本文开始创作新专辑<云台宿将>,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源于东汉洛阳南宫中的一个高台--云台,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刘庄为了牢记东汉复兴大业的艰难,感谢那些追随父亲百战功成的将帅,特意命人 ...
-
解读真实的刘秀47:他万没想到,竟是自己的老同学第一个来投奔
"刘秀天命说",除了让刘秀兄弟起兵反莽,对世人的影响也很大.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让许多想在乱世有所作为的人主动去归附刘秀.比如刘秀出抚河北时,在邺城遇到了少时在长安求学结交的老友 ...
-
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面,相比于刘邦,光武帝刘秀的确技高一筹
公元八年,王莽代汉,自称皇帝,国号为新.由于他的倒行逆施,不到十年,饥荒遍地,各地纷纷起兵反抗.众多力量经过激烈角逐之后,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 刘秀取得天下之后,自然也遇到了处理功臣的问题.在这方面, ...
-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八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教子一经? 元帝即位后,水旱灾害连年不断,元帝归咎为大臣办事不力.车骑将军史高.丞相于定国.薛广德(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同时辞职. 元帝没办法,只得另选贤能任职.于是召韦玄为丞相,韦 ...
-
领导的最重要能力—“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三十八
领导的最重要能力 大将军王凤能在外戚.宦官和朝臣的争斗混战中最后胜出,是有其原因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发现和提拔人才. 昨天我们所说的太常丞谷永.与谷永同批的杜钦.郎官杜邺(两杜齐名,称为 ...
-
灭亲是出于大义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五十八
灭亲是出于大义吗? 王莽在朝中专权期间,出了一宗震惊朝野的"狗血门"事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王莽不让汉平帝与生母卫氏相见.王莽的嫡长子王宇怕此举会遭平帝报复而反对.王宇的老师吴章建 ...
-
信用标准的重要性—“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六十八
信用标准的重要性 王莽在金融政策上也独树一帜,他命人做金银龟贝钱布等,号为宝货,老百姓不愿意用,还愿意用汉朝的五铢钱.王莽下令谁敢用五铢钱就发配边疆,妇女被充做军奴,不得与丈夫团聚.结果,搞得民不聊生 ...
-
成功是运气还是实力?—“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七十八
成功是运气还是实力? 刘秀的成名之战是昆阳之战,这一战也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础.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 昆 ...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吗? 后将军赵充国用兵得法,大破叛乱西羌军,得胜回朝. 赵充国的故人浩星赐,由长安出迎充国,劝谏他说,"朝廷上下都说是由强弩和破羌二将军(强弩将军许广汉,破羌将军辛武贤)出 ...
-
怀柔VS强硬—“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二
怀柔VS强硬 话说匈奴四分五裂,汉朝群臣纷纷上书汉宣帝,奏请北伐匈奴,灭寇复仇. 只有御史大夫萧望之劝谏说,"根据<春秋>记载,晋国的士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听说齐侯去世,就班师回 ...
-
官字两口的学问—“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四
官字两口的学问 汉宣帝五凤元年到甘露元年的时期内,出现的第二件冤案是关于左冯翊(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副市长)韩延寿 ...
-
文化独特性—“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二
文化独特性 汉宣帝甘露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前来归附朝拜,汉宣帝听从太子太傅萧望之的建议,用客礼迎接,位置在诸侯王之上,款待周到,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 呼韩邪单于感恩宣帝,决意一心臣服,愿意在光禄塞驻兵 ...
-
谈判的技巧—“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四
谈判的技巧 现在男权和女权问题仍在不同地区提出,西汉中期就有一个巾帼英雄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国际纠纷.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西域三十六国中有乌孙国,汉武帝曾将刘解忧(参与过七国之乱的楚王刘戊的女儿)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