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论当代文人风骨的集体沦陷
相关推荐
-
品江南 l 最有风骨是绍兴
作为春秋时期越国的古都所在,绍兴就是越地文化的代表.隔着钱塘江,与吴地文化的代表城市一一苏州,遥遥相对. 两地同为水乡古城,一样盛产文人.只不过水在苏州,文人将它经营为园林,将日常生活栖居出无穷诗意. ...
-
刘晓林:中国文人亟需什么
中国文人亟需什么 刘晓林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民族,在它的构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支那便是中国文人.由于中国文人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耐人寻味的特征上又增添了更多的令人琢磨不透.我想:完全可以 ...
-
刘晓林:风骨颂
风骨颂 刘晓林 风啸而过,气鼓振而流动.骨强而默,神骏爽而丰瞻.人无风骨,躯壳是也.国无风骨,虚名是也. <文心雕龙>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 ...
-
刘晓林:文人画的真相
文人画的真相 刘晓林 1 我们通常认为的文人画中的"文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文人呢?迂腐油滑还是谙晓世故?风流倜傥还是面目可憎?才华横溢还是专掉书袋?铮铮铁骨还是阿谀奉承?我想,文人画 ...
-
刘晓林:回望中国文人画
回望中国文人画 刘晓林 回望文人画?为什么要回望?当代中国的文人已不多,文人画更是乏善可陈.即使是同一时代的文人也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的文人差异更大: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认为的文人 ...
-
刘晓林: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
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 刘晓林 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我不是故做高深,更不是危言耸听.下面,我来阐述我的固执之见. 时下随着启功.季羡林.任继愈等大学问家的离去,许许多多的人发出了不少.但大致可归两类的 ...
-
清朝-黄自元《四时读书乐》苍劲有力,文人风骨楷书书法欣赏
(宋)翁 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 ...
-
刘晓林: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刘晓林 易者,变化:经者,永恒. <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
-
刘晓林:自造清凉
自造清凉 刘晓林 人生唯有自造清凉,才会达到绚烂至极的平淡.原因如下:"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平静,即使隐在深山也会燥动不安:一个人如果不会自我化解,即使赏遍了天下妙景也会心生愁绪:一个人如果 ...
-
108期/百期特刊9:“王耀辉”祝贺专稿《文人风骨随想》/梁剑清读
梁剑说:前几天刊发了林静华诵读的石岗老师的作品<谷雨这一天>,让我们一起领教了中国历史上文人的风骨,今天是<美丽的原创生活>百期特刊第九篇,王耀辉教授也为我们发来一篇主题类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