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为何能被称为“七绝圣手”,这个尊称是怎么来的?
相关推荐
-
“七绝圣手”王昌龄死于非命,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翅膀,美国的得克萨斯州会发生风暴. 人在无意中做出的一个决定,很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整个人生. 就比如,公元756年,王昌龄决定弃官回乡. 一. 如果老天再给王昌龄一次重新选择 ...
-
七绝圣手,死于一场莫名的谋杀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文/ 大圣 公元757年,大唐王朝正值安史之乱,社会动荡,人心惶惶.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安徽亳州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大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在返乡途中,被亳州 ...
-
“诗家天子”王昌龄,七绝圣手天下名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 ...
-
“明月何曾是两乡”——诗家天子王昌龄,何以被称为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是指诗家天子王昌龄. 这个称号,和"诗家天子"一样,是属于特别自负的自封,但是就他留下来的高质量七绝而言,这两个称呼都不过分. "天子"就等于" ...
-
唐朝历史人物——王昌龄(七绝圣手)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贯旧有三说:太原.京兆.江宁,<旧唐书>昌龄本传以昌龄为京兆人,较为可信.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初 ...
-
王昌龄最著名的一首边塞诗,短短四行,被称为“唐朝七绝之首”
王昌龄小时候家里面,很贫穷,然后为了生活下去,他必须要一边耕田做着农活,还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又努力四处借书.在40左右出头,他才考上了进士.虽然一开始担任的是秘书省教书郎,但是因为他博学多识,懂得很 ...
-
王昌龄「诗」30首,首首经典,不愧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 ...
-
王之涣的《凉州词》,超越王昌龄的《出塞》,章太炎称为七绝之最
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外号"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但是与他同时代的王之涣,诗才更在王昌龄之上.王之涣虽然存诗仅有6首,但是首首精品. 按照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说法, ...
-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七绝圣手王昌龄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出处: <题僧房> 唐代: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大图模式 佛家讲究四大皆空,一个人如果真正地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一定是很了不起 ...
-
8.命运多舛的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晋阳(今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 ...
-
七绝圣手王昌龄:万丈豪情,一片冰心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公元748年,被贬至湖南黔阳的王昌龄,为前往武冈县的好友柴侍御写下了这样一首送别诗.两人都不会想到,一千多年后那场危及全球的新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