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相关推荐
-
杨博:由篇及卷:区位关系、简册形制与出土简帛的史料认知
由篇及卷:区位关系.简册形制 与出土简帛的史料认知 杨博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 摘 要:器物在特定情境下具有特殊意义.出土简帛的史料意义与学术价值,需要首先从文献分篇.分卷及分类等层面来综 ...
-
梁思成为何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青年梁思成 作为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先驱者,一代大师梁思成不辞劳苦.行遍大江南北,开创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先河.人们也许已惯于将他那些或真或假的风花雪月引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却难免忘记其竭尽半生为民族 ...
-
梁思成的自拍,你看过么?
文 | 天水 "缅怀""震撼""太好看了""必须安排",近期,"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
-
历代名碑名帖推荐:郴州西晋简
导语 2004年2月,郴州市城区苏仙桥下原市美印厂一工地出土上千枚西晋简牍.这次由省.市考古专家联手的考古新发现,在当年全国考古界引起轰动. 千枚简牍问世,好似洛神下凡.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 ...
-
由李学勤先生的一件手迹忆先生轶事一则
再过三天就是李先生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李先生的学术水平自然是举世公认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官方公众号"出土文献"对李先生有一段客观的评价: "左图右史,邺架 ...
-
梁思成先生与中国文物保护思想
"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 ...
-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21年4月所见)
<北方文物>2021年第2期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蔚县博物馆:河北蔚县大德庄墓地M2发掘简报 李鹏珍.曹建恩:先秦时期内蒙古地区陶甗初探 朱超龙.徐国栋:战国至汉 ...
-
新书 | 《里耶秦简研究论文选集》
<里耶秦简研究论文选集> 里耶秦简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心 编张忠炜 主编 定价:278.00元 ...
-
汉字研究呈现全面发展的新气象——访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
在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先民曾创造出多种古老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上古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中,汉字是唯一未曾中断.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 一个汉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汉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 ...
-
了不起的汉字,迎来“最好的时代” ——专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越 日期:2021-09-03 黄德宽1954年生,安徽广德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语委"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quo ...
-
出土文献研究六十年——李学勤教授访谈录
2013年,<文藝研究>特委托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李颖副教授对李学勤教授进行采访,并撰写此访谈.<汉语史与文献学微刊>公眾號昨日推送,我們對個別文字進行了校正,予以轉載 ...
-
了解西方汉学的重要窗口 ——《西观汉记—西方汉学出土文献研究概要》出版
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对中国出土文献的研究.明末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西安西郊(也许是周至县)的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块古代石碑.石碑上部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
我与出土文献研究 (下)
我与出土文献研究(下) 汤漳平 三 上世纪的90年代,是出土文献的高潮期,尤其是原楚地的文献,最重要的是郭店简和上博简.郭店简是1993年出土的,在湖北荆门郭店1号墓出土了804支竹简,其中有字简73 ...
-
会议 | 出土文献文本释读与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出土文献文本释读与文学研究 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21年5月16日 会议形式: 腾讯视频会议 议程规则: 主题发言15分钟,分组发言10分钟,每场集中讨论20分钟 主办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
《出土文献》| 彭华:四方之民与四至之境 ——清华简《越公其事》研究之一
四方之民与四至之境 --清华简<越公其事>研究之一 彭华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摘要:清华简<越公其事>第七章出现的"东夷""西夷"& ...
-
讲座回顾 | 李建平:汉语史研究中出土文献语料的发掘与利用
2021年6月10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高级访问学者李建平先生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汉语史研究中出土文献语料的发掘与利用>的报告.此次讲座由中心主任黄 ...
-
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
但仅仅过了数十年,我们今日却可以有信心地说,我们已掌握了可靠的资料,能够对楚史.楚文化及楚文学研究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了比较扎实的资料作为依据,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推测或想象来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