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头条】2018年度回顾:从数据表现看品质剧第一梯队的成功要诀
什么是从业者和观众认可的好内容?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人认为,观众爱看的就是好内容,也有人提出,从业者应该恪尽职守,扛起引导行业发展的责任,让良币驱逐劣币。尽管各有说法,但经历过去一年的行业洗牌,内容将重归影视创作本位已经成为大部分人认可的事实。
对此,鹰眼从收视率(黄金剧场/周播剧场)、网播量(台网剧/纯网剧)、豆瓣评分三大数据维度分别梳理出TOP10剧集,将这50部电视剧划为2018年品质剧第一梯队(剧目详情见文末表格),从受众方与制作方两个角度分析什么才是行业认可的“品质剧”。
内容:现实创作为纲,题材持续细分出新
1、受众诉求:小众需求与日俱增,反套路成为吸睛之法
对于阅剧无数的观众来说,同质化的剧情桥段设计不仅令人大感乏味,更会影响追剧热情,试问没有新鲜感如何刺激他们的追剧体验?有时候反套路却又不过分失真的内容、亦正亦邪另辟蹊径的人设反而更能挑逗观众的神经,吸引他们的眼球。例如《延禧攻略》中,魏璎珞这一人物一改女主角从小白兔逐渐黑化的传统宫廷剧剧本,而是一上来就塑造成“天生脾气爆,不好惹”的黑莲花,如此不做作的女主自然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目光,而剧组认认真真的创作态度同样为该剧的走红打下了基础,最终以164.77亿的网播量成为2018年纯网剧网播量冠军。

其次,求新求异的追剧心理也在激发着影视创作走向题材创新,受众垂直化加剧,圈层属性日益凸显,常见的都市、古装、年代等大众款题材已不能满足观众需求,以悬疑、探案、青春、军旅、科幻等为首的特色类型剧成为市场新宠。2018年品质剧第一梯队中,题材在大类别下有古装、都市、青春等,细化下来,古装剧中有宫廷、武侠、权谋、神话各不相同,都市剧也可分为职场、情感、科幻、商战等,更不用说探险、缉毒、悬疑等多元化题材,它们的出现是传统题材与新兴题材的融合混搭,重构了荧屏审美,也满足了更多小众需求,为圈层爆款的产生提供多种可能。
2、制作风向: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现实创作与民共情
近两年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回归之年,作为折射现实生活、强调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剧种,现实主义题材代表着一种创作理念,一种创作态度,一种创作方法,立足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刻画社会数万个体的万花筒人生,呈现百人千面的风情画卷,寄托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人为本,又与人共情。
另一方面,政策扶持也为现实题材的繁荣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去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十四条”通知,明确表示要着重扶持现实题材、扶持重要时间节点特定选题项目,今年上半年,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议和“记录新时代”创作规划座谈会上也多次强调聚焦和加强调控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创作的回归。
市场风向的引导、政策角度的支持,现实题材的创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展现了相当好的发展势头,这一地位也体现在了2018年品质剧第一梯队中,此类内容在数量上不仅占近半数,成绩也是可圈可点。以首部以留学生为视角的现实之作《归去来》为例,该剧是广电总局纪念改革开放40年首批重点推荐剧目之一,对“留学生”群体的刻画侧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接轨世界的变化与进步。剧情展现了当下一代人的成长与信仰,并深入刻画了父辈与子辈的代际冲突、年轻人面对选择的彷徨与迷茫以及现实与梦想的碰撞,直击时代痛点,对普世价值观和世俗价值观的剖析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这也使得该剧在首轮播出时,东方卫视CSM52城收视率第六天问鼎冠军,开播十天后一路飙红至收官,在同期播出剧目中稳坐第一,二轮更是以CSM52城省级卫视黄金剧场0.63%的收视率一举拿下2018年二轮剧剧王,成绩喜人。另一方面,网播量也是自上线一路高歌猛进,截止年末累计播放量破百亿,跻身台网剧网播量TOP5。在今年的影视市场寒冬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成绩对于《归去来》导演刘江及其制作团队而言都是极大的肯定,对怀有高度责任感的创作团队而言更是一种鼓舞,为创作更多映射时代、聚焦民生的作品增强了信心。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还有2018年度剧王《恋爱先生》,该剧收视网播两开花,作为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都市情感剧,讨论了新型都市男女情感关系,堪称史上最实用的“情感教科书”,而强调可看性的同时,还通过幽默、接地气的剧情设计实现了爱情观、价值观的传递,在这在同类型题材中是相当稀缺的。

制作:流量演员退潮,科学配置人财资源
1、受众诉求:剧本讲究有理有据,演技要求实力讲话
观众对于内容的要求,除了情节吸睛之外,故事发展的合理性也非常注重。漏洞百出的剧情设计是观众最难以忍受的,尤其是宫斗、探案、职场等作品更是对脑力以及专业性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以编剧、编审为首的创作者在剧本上讲究有理有据,逻辑严谨。2018年品质剧第一梯队中的作品在这方面完成度颇高,拿《天盛长歌》来说,该剧以8.2的评分高居2018豆瓣年度榜单榜眼之位,评分人数超12万人次,四星以上好评率达75.8%。大架构下多支线的叙述手法虽然导致该剧在前期情节相对缓慢,但也为复杂的背景和后续情节做足了铺垫,线索也更加清晰,这极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观众有条不紊得梳理线索,享受到追剧结束后一气呵成的快意。

再者可以感受到,观众对于零演技演员的容忍度降至低谷,对实力派演员的诉求显著上升。年末爆款改开大剧《大江大河》中王凯、杨烁、董子健三位主演走心的演技就让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切实感受到了岁月不易,精湛演技的碰撞让张弛有度剧情一再深入人心,曾对改开剧接触甚少的年轻人更是因此改观,达成演员与作品的相互成就。流量明星的大范围退潮为年轻上升期的新人演员以及踏踏实实埋头演戏的实力演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制作风向:资金配置讲求合理,商业价值再度挖深
与受众方相比,影视公司对制作的考量还需要与成本、利润挂钩。
成本方面,演员片酬曾一度占据资金大头,而在过去一年有关部门针对影视行业的天价片酬、偷税漏税等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对演员片酬进行明文限制一定程度为影视公司的演员成本减轻了压力,并可以将这部分的资金用于提高影视制作的水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尤其是古装剧诸如《延禧攻略》《如懿传》,人物所佩戴饰品的精致度、衣物的厚重质感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扶摇》甚至可以走出影视基地,巧借湖光山色,自然采景更显壮阔。

利润方面,实现项目商业价值最大化也是制作方的一大任务。其中,加速与视频网站等网生资源的合作正是当下的风向,视频网站通过参投、控股的方式加入剧集制作,为影视公司分担部分制作资金、以及提供平台资源。如柠萌影业和企鹅影视共同出品的《扶摇》,该剧展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独立自强的价值观,女主角扶摇更是符合新女性主义,英姿飒爽,自信自立,她的不凡气度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对现代年轻人,特别是女性人群有着积极正能量的示范作用。作为大IP,《扶摇》自带粉丝,加上有一线团队为创作提供保障,人气更上一台阶,最终累计网播量140亿的收官成绩不仅打破了腾讯视频5年以来的网播量记录,还创下超过千万的会员拉新记录,腾讯Q3季度财报披露,其视频付费用户达到8200万,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10%,电视剧方面《扶摇》、《如懿传》和《沙海》为主要收益来源,这也应证了独家内容确实能为播出平台带来巨大的流量和收益。而腾讯除了提供独播平台,同时利用内容、明星的优势进行营销,不断创新广告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IP营销价值,达成互利双赢。
结语
回顾2018年的剧集市场,影视从业者们经历了“颠覆”,也见证了“拐点”,这些变化导致影视公司、电视台、视频网站等生产、播出方对内容的把控和释放更加谨慎,与此同时,当代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空闲时间的压缩也影响着自身对电视剧集的需求,种种影响下内容成本由“量”转“质”,这也是电视剧年产量缓慢递减但内容成本始终保持增长的原因。可见,无论是内容制作方还是接收方,都在推动行业往更好的方向前进,落地质量,回归内容本身。
附录:2018年品质剧第一梯队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