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方,珍贵难得!【一点资讯】

头痛

一、定风去晕丹

[组成] 熟地27克、山茱萸12克、山药9克、北五味6克、麦冬6克、元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葳蕤21克。

[用法] 煎服。[功效] 补肾养阴。

[主治] 头痛者,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

[来源] 《石室秘录》

二、清脑平酒丹[组成] 黄酒80毫升、辛夷9克、紫胡15克、白芍27克、郁李仁15克、麦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用法] 水700毫升煎汤,入前酒。酌量饮之,一醉而愈;量好者,再饮之以酒,必以醉为度。[功效] 疏风开窍,清利头目。[主治] 头脑痛。

[来源] 《石室秘录》

三、救脑汤[组成] 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疏散风寒。

[主治] 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

[来源] 《辩证录》

四、顾首汤[组成] 蔓荆子3克、川芎15克、白芷3克、甘草3克、姜夏3克、细辛3克。

[用法] 煎服。[功效] 疏散风寒。[主治] 头疼。[来源] 《石室秘录》

咳嗽、喘证

一、归气汤[组成] 麦冬90克、北五味9克、熟地90克、白术60克。[用法] 水煎服。1剂而汗止,10剂痊愈。[主治] 人有久嗽之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来源] 《辩证录》

二、止嗽神丹[组成] 人参3克、白芍9克、酸枣仁6克、北五味子3克、麦冬15克、苏子3克、益智仁1.5克、白芥子3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益气润肺,化痰宁嗽。[主治] 久嗽。[来源] 《石室秘录》

三、肺脾双解汤[组成] 人参3克、麦冬9克、茯苓9克、六曲1.5克、车前子3克、甘草3克、薏仁15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健脾益肺化湿。[主治] 人或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之伤。[来源] 《石室秘录》

四、壮气汤

[组成] 人参9克、麦冬30克、甘草0.9克、百合30克、贝母0.6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壮气润肺。

[主治] 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疼痛发痠,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乎。[来源] 《辩证录》

五、夜露饮

[组成] 熟地、麦冬、芡实各30克、山茱萸15克、贝母1.5克。[用法] 水煎服。10剂痊愈。[主治] 人有久喘不愈者,口吐白沫,,气带血腥,人以为肺经之湿也,而不知肺金立燥。[来源] 《辩证录》

六、灭邪汤[组成] 柴胡3克、茯苓6克、当归3克、黄芩3克、麦冬6克、射干3克、桔梗6克、甘草、半夏各3克。[用法] 水煎服。[主治] 人忽感风邪,寒入于肺经,以致 一时 喘急,抬肩大喘,气逆痰吐不出,人不能卧。[来源] 《石室秘录》

七、安喘至圣丹

[组成] 人参(量须稍大)、牛膝9克、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3克、麦冬15克、北五味子3克、胡桃3个、生姜5片。

[用法] 水煎服。[功效] 滋肾纳气平喘。

[主治] 气喘而止,逆。

[来源] 《石室秘录》

伤寒

一、脾肾至资汤[组成] 熟地27克、麦冬9克、五味子1.5克、白芍9克、肉桂0.9克、白术9克、薏仁9克、白芥子3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温补脾肾。[主治] 伤寒。[来源] 《石室秘录》

二、退邪消食饮[组成] 陈皮3克!甘草1.5克、白芍9克、六曲1.5克、枳壳1.5克、厚朴1.5克、栀子3克、茯苓3克、麦芽6克。[用法] 水煎服。[主治] 伤寒邪火时,虫痛枵腹,胃空之候。[来源] 《石室秘录》

三、伤寒汤[组成] 桂枝3克、甘草3克、陈皮3克、干葛3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疏风散寒祛邪。[主治] 伤寒之初起也,鼻塞目痛,项强头亦痛,脉浮紧。[来源] 《石室秘录》

内伤发热

一、补阴辟邪汤[组成] 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鳖甲15克、柴胡9克、白芥子9克、陈皮3克、生何首乌9克、茯苓15克、北五味3克、麦冬9克。

[用法] 水煎服。[功效] 滋阴退虚热。

[主治] 病重于夜间而发热者,或寒少而热多,或热少而寒多;一到天明,便觉清爽,一到黄昏,便觉沉困。

[来源] 《石室秘录》

二、祛火至圣汤[组成] 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麦冬15克、北五味15克、元参9克、地骨皮9克、丹皮3克、沙参15克、白芥子3克、芡实15克、车前子3克、桑叶7片。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滋补肾阴。[主治] 肾水虚寒,又感寒者,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来源] 《石室秘录》

三、纯阴汤[组成] 玄参、麦冬、丹皮、地滑皮、熟地各9克。

[用法] 水煎服。[功效] 滋肾养阴。

[主治] 人有阴虚火动,每夜发热如火,至五更身凉,时而有汗,时而无汗,觉骨髓中内炎,饮食渐少,吐痰如白沫,人以为骨蒸之痨瘵也,谁知是肾水不能制火乎。

[来源] 《辩证录》

(0)

相关推荐

  • 周仲瑛内科秘验方

    周仲瑛,生于1928年,江苏如东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22岁悬壶桑梓.曾任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等职.对中医内科和 ...

  • 【内科名医方系列(140)张琪内科方33首】

    张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受曾祖父的影响,从小对中医感兴趣,先后毕业于哈尔滨汉医讲习所.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起任职于黑龙江省祖国医 ...

  • 老中医珍藏的诊病秘籍(摘自微信)

    ​[ 生病的步骤 ] 1虚→2寒→3湿→4凝→5瘀→6堵→7瘤→8癌对应的症状: 1痒→2酸→3胀→4疼→5麻→6痹→7中风→8失觉 1.[虚]症:累,疲劳,犯困,没精神: 2.[寒]症:怕冷,怕吹空 ...

  • 【徐志华:妇科方】

    徐志华1925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徐氏中医妇科世家,徐氏中医妇科为安徽省中医妇科三大学术流派之一.祖父徐竹岩,晚清秀才,江南世传名医,以善疗妇科血证闻名,因避战乱由皖南青阳迁至皖中庐江,父亲徐焕章继承 ...

  • 【内科名医方系列(33)查玉明内科方8首】

    查玉明(1918-)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60个春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内科,尤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胶原系统病及肝肾疾病颇有建树.对糖尿病之辨证论治.立法.施方 ...

  • 千古健脾祛湿第一名方——参苓白术散【一点资讯】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夏季的暑湿季节,也是湿气运行最旺盛的季节.随着温度越来越高,人体皮肤上的毛孔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人们热而汗出,热不能缓解,汗出粘腻不爽,这时候都会导 ...

  • 千古气血双补名方——归脾丸【一点资讯】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莎 宝佑元年(1253年),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字子礼,庐山人,集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而这本书里比较著名的一剂药方: ...

  • 口腔溃疡,试试这个清代名方~【一点资讯】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方中8味药,可通治上焦.中焦.下焦,临床疗效显著,时至今日,依然为临床常用方,为医家所喜爱.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它是如何在临床中发挥它的强大作用. ...

  • 清降心火名方——导赤散【一点资讯】

    导赤散的主要功效是治疗心火上炎证.临床表现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粘膜病变如复发性口腔炎,口腔扁平苔藓.鹅口疮.小儿夜啼等 ...

  • 百年名方,珍贵难得!

    头痛 一.定风去晕丹 [组成] 熟地27克.山茱萸12克.山药9克.北五味6克.麦冬6克.元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葳蕤21克. [用法] 煎服.[功效] 补肾养阴. [主治] 头痛者,肾水不足而 ...

  • 滑膜炎走不了路?这个百年名方,活血化瘀,膝盖再也不疼了【一点资讯】

    根据近些年的调查,人们会患滑膜炎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运动或者工作所引起的,但因许多人,对它不是那么了解,从而错过最佳的医治时间,导致活动不仅受到阻碍,连工作和生活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诱发滑膜炎病 ...

  • 一个能“清理身体脏东西”的八百年名方,效果神奇,立竿见影,让中医拍案叫绝!

    经常听到有人讲: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想要将寒气排出体外,就很简单.但是如果你想要彻底将湿邪拔除,实属不易. 今天,就和大家深入聊聊怎么做才能将痰湿彻底祛除吧. 想要彻底祛除痰湿,第一点,你要清楚自己属 ...

  • “百年名方”四神丸,巧治五更泻,还有4大妙用,很多人都在吃

    刘大爷这半年多反复的腹泻,每天总会有好几次,虽然一直在就医,但都是服药的时候腹泻情况有所好转,停药之后又复发了. 刘大爷苦不堪言,半年多下来,精神变得很差,面色淡白.直到有一天,一个以前的好友听闻了刘 ...

  • 治疗白发的百年名方,强筋骨,壮腰膝。

    草木长在地里,需要水来滋润.头发生在顶部,需要气血来滋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