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火了!武大教授最新回应

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季,7月2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红兵,因为一篇为“天坑”专业正名的短文突然火了。他在文章中称,“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这两天,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文章为即兴而作

没想到会引发这么大关注

1981年出生的邓红兵是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学、生物质资源纳米纤维改性及功能化、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环境污染物检测与控制。

来源:武汉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在接受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采访时,邓红兵教授称,《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本是他即兴在手机上行文,并发布在一个“武大招生咨询群”里的。他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不少考生家长向他询问专业选择的问题。

邓红兵: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毕业之后薪水多少,很多家长直接说,你告诉我这个(专业)挣多少钱,相当于把每一个专业都用钱来衡量。

他也对极目新闻表示,我只是结束一阶段工作时有感而发,用手机敲了10多分钟的字,想到哪写到哪,完全没想到会弄出这么大动静,说明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到底有没有“天坑”专业?

邓红兵坦言,自己以前也没听说过这个词,后来学生告诉他,按照网络传言,“生化环材”,即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由于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未来就业很难有优势和竞争力,走科研道路也很难出成果,重要的是薪资水平普遍偏低,被网友戏称为“天坑”专业。

而“生化环材” 四个专业正是邓红兵的研究领域。他表示,与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相较,他所教的专业确实存在招生失衡的状况。“我们去年只招了170多人,指标是290多个,没有招满,还有很多人进来之后转专业的。”

邓红兵介绍,“生化环材”相关专业是国家急需又紧缺的专业,但从现状来看,部分考生和家长出于功利因素,愿意选择这些专业的人并不多。

他认为,专业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有的专业可能暂时不那么热门,但不能说是“坑”。舆论这样引导是错误的。就像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国家经济不可能腾飞。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学科支撑,国家科技实力也不可能腾飞。

如何看待网友争议?

有媒体表示,网友对这篇文章的最大争议在于,家长给孩子选专业一定会重点考虑将来的就业和待遇。

对此,邓红兵教授说,专业间的平均薪酬差异确实客观存在,自己并没有认为家长的选择不对。希望孩子选个“轻松又挣钱”的专业是人之常情,但轻松又挣钱的工作存在吗?哪怕你选的是热门专业,不也得非常刻苦,才能有所成就吗。

不过,他还是呼吁家长给孩子更多自主权,学生们更多考虑国家的需要。一些暂时“清贫”但国家需要的专业,国家和社会自然也不会亏待,有需求就会有回报。

建议出台政策引导学生正确择业

邓红兵认为,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专业选择要和时代同频共振。同时,也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引导更多大学生选择国家战略急需的专业和领域。

邓红兵:国家还是要有一些引导,从税收的调节,让收入更平均化一些。我觉得可以从政策的角度,从国家层面做一些顶层设计。

来源:湖北日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极目新闻

责编:左橙

审核:王龙龙

复核:王岑予

留言爆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