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平【散文】​奶奶的木墩枕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奶奶的木墩枕


文//于连平
想起奶奶的木墩枕,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奶奶已去世50多年了,每逢想起她,童年的往事就一一浮现……
奶奶有三爱,爱吃苦碟菜、爱喝杏渣粥,还有她保存多年的木墩枕头。
50年代初,刚刚解放,农民的生活还十分困苦。奶奶和父母就住在一条山沟里的西山坡上,两间草房连锅炕。啥叫连锅炕?就是做饭的灶台紧挨着炕。不像后来中间有截段,一间炕台做饭,一间搭炕住人。一家六口,爷爷、奶奶、老姑、父亲、母亲和我, 都挤在一个顺山炕上。晚上照明,就用一盏黄士泥做的灯盘,点的是用十栢树根劈成的条:叫“明子”。吃的是玉米面野菜团子或野菜粥。那时是糠菜半年粮都不足。每到春天,奶奶和母亲就到处去寻野菜。
不管是树上长的,还是地上出的,只要不会让人吃了中毒,都可采回来吃。苦碟菜是春天最早的接济菜。树叶子下来,除了当时吃的,还要晒干,存起来留到冬天和早春吃。到了杏秋,就去山上拣山杏核。把它晒干,砸岀杏仁,用碾子碾碎,放在热锅里挤油。挤完油的杏仁渣留起来做菜粥。平时舍不得吃,用来改善生活。因为毕竟还含有没挤净的油在里边,做的菜粥特别香……
奶奶的枕头是用木墩做的。30多公分长,20多公分宽,中间一个圆形的窝。我不知道是故意挖成的,还是长时间睡出来的,油亮油亮的。直到我十来岁,奶奶由沟里山坡上搬到沟外的三间新房,还一直保存着,我偶尔还见到过。1966年春,奶奶去世后才不见了。可惜没保留到现在,如果保留到现在,该是进博物馆的“古董”了。
古今惜别,六十多年前,童年的记忆,像一场梦,如果奶奶能看到今天,她肯定会说,这是到了“天堂”!
奶奶几岁就没了母亲,跟着哑巴继母,吃了好多苦。封建社会虽然缠了足,但是,没达到三寸金莲的美足效果,在当时,大脚女人,就丢了一半人生。但她很能干,上树摘树叶,她是能手。别人上不去,她能爬上树尖。一辈子勤劳好善。只是好日子还沒沾着边,就早早离世了。
至今,每逢喝杏渣粥,春天吃苦碟菜就想起奶奶和自己艰苦的童年。特别是那个木墩枕头,我一直记忆犹新。
想想现在,奶奶她的后代,个个有楼房,户户有汽车,幸福的日子不尽言表。这一切,不禁使我感慨万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沒有今天幸福的新生活!
编审:赵志云

           

           

           

作者: 于连平,网名莲花。1947年生人,中共党员。喜好文学,愿在平台向各位老师学习,并借文学形式发挥夕阳余辉,歌颂党,弘扬社会正能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