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错拳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72篇。

初学中医时无所适从。

中医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感觉啥都能跟中医扯上边。估计这也就是给很多打着中医幌子的骗子以可乘之机的原因。

然而正合我意。喜欢乱七八糟地看。

看呗。于是各种看。

看杂书有好处有不好处。好处是开阔了眼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认知;不好处是没有专精的一门。

有收获就行。

蒲松龄说过: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后来被演变成众所周知的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话没毛病。

用在医学领域尤其中医这一块,非常合适。

中医对大多数人来讲,是个黑匣子般的存在。

黑匣子里面装的啥,不知道。

但就是好用。

记得现代火神派掌门说过,他接触过不少所谓国医大师,正儿八经的哦,但卢火神笑称他们连中医门都没入。

这话乍听不可思议,国家都认可的中医大师,居然敢说他们连门都没入?

如果接触中医多了久了,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其实很简单,想一想自家周围方圆百公里之内有没有好的中医就行了。

标准很简单:最多三剂汤药就能把感冒治愈。

也就最多三天,已经算慢的了。但也比挂吊瓶的七天快。并且对身体的伤害几近于无。

更高明的中医用祝由术,可能几乎瞬间就能把病治愈。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不可一世的心理阶段,感觉自己能耐大得不得了,想学什么很快就能学会并且成为顶尖高手。

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反正我经常有。不知天高地厚。

都学!什么都会!

结果出来了,什么都不精。

《书剑恩仇录》中年轻的红花会老大陈家洛,他师父教的百花错拳,嗯,看着很好看,眼花缭乱,但不实用啊,顶多落个不败,但也不会战胜对手。

酿得百花蜜,再专研一门,才会精进。

但不否定先多方采蜜这一过程。于是各种看。

一种说法“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也不知最初出处是哪,大约两种含义吧,一个是病的由浅到深的治疗方法,一个是医生的水平层次由高到低的体现。

后来感觉这两种含义都不可取。治好病就得了呗,管他什么针灸汤药呢。

但也遵循一个原则:能简单就别复杂,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比如止痛,扎针按摩之类的,可能比汤药见效还快。

到现在还秉承这一原则。

治好病是最终结果。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即使现代医学。

只要别杀敌八千,自损一万就行。

类似于贴耳穴这样的“小术”,其实研究透了也非常厉害。

并且对于很多急症,也是效若拊鼓。

下面张耕田教授的这本书就特别有代表性:

随身带着探耳针,耳豆,如果遇到了急症发作而其他方法又有不便时,用耳穴试试,万一神效了呢?

顿时找到行侠江湖的自豪感。

类似于下面两个很简单就好了的案例:

贴耳豆特别简单,对一些急症特别好用,现在有些耳穴专家贴一次大约需要二三四五百了吧。美容的话好像贴一次两三千。

可见知识就是金钱啊。

并且这是双赢的局面:病人被安全治愈,免遭药物荼毒,医者知识变现。

(0)

相关推荐

  • 中医对症汤药

     ​ 分享图片

  • 按摩有什么好处?

    现在街上的按摩店很多,为了显示自己高端,基本上都把自己定义为养生按摩.当然,其中可能也有些是真懂按摩的,咱们也不能一棒子把人家都打死.不过我自己体验过几次背部按摩和脚底按摩,技师们的手劲是比较大,有些 ...

  • 中医初学者的学医次第

    我学习并实践中医三十多年了,每天都不离中医,特别是在临床上反复磨砺,自觉对于中医有了一些认识.对于中医初学者而言,简单谈谈学医的次第. 一.先谈临床,再谈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医不但是医学,也是文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