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何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历史怪人

晚清四大名臣都年龄比较大,除了左宗棠外学历都特别好,相对而言,左宗棠、张之洞的晚年最为舒服。

1、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享年61岁,在四人中寿命最短。在将平定捻军任务交给李鸿章后,北上担任直隶总督。作为北洋通商大臣,承担着北方对外事务。

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弄得朝廷不满、舆论不满,压力倍增,身体状况渐渐不佳。随着马新怡被刺死,继续担任两江总督。一年后病逝。

曾国藩的遭遇表明,直隶总督是个烫手山芋。

2、军机大臣左宗棠

享年73岁,属于“古来稀”。在平捻军的时候,左宗棠负责西北战场,之后更是常年在西北作战,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重新打了一遍。

巨大的军功与威望,回了朝廷担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分管兵部事务。之后到了地方担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中法战争期间,督师南下,在战后病死。

3、直隶总督李鸿章

享年78岁,李鸿章相继接了老师曾国藩的两个烫手山芋,一是平捻,二是直隶总督。尤其是担任直隶总督二十多年,建立海军、巩固海防、发展洋务,使国家有有了一点起色。

在甲午战争之后,赴日谈判,险些被刺杀。之后游历各国,学习先进经验。

在庚子国变后,进京与列强谈判,勉强维持国家主权。只能是“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4、名利双收张之洞

享年72岁,相对于三杰,张之洞属于下一辈。前后担任十年湖广总督,在当地练军队,高洋务,使得湖北的现代化程度在当时算是高的。

在清末新政开始后,张之洞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晚年以《劝学篇》闻名官方、民间。

(0)

相关推荐

  • 关于晚清四大名臣···

    关于晚清四大名臣··· 文 / 张湘伟 (艺术家智库副总编辑)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说法有二:一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二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本人认为,曾左二人创办湘军及楚军,共 ...

  • 李鸿章与张之洞的比较

    李鸿章与张之洞的比较 导言: 谈起晚清的历史,尤其是晚清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和张之洞是两个绝对绕不开的人物.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企业和兵工厂以及许多第一,都是在这两位手上诞生的.两人同为晚清重臣,但是两个 ...

  • 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什么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2020-12-16 18:53 来源:十万个历史为什么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位汉人晚清大臣,都为大清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想方设法使大清变强,开展洋务运动, ...

  • 晚清四大名臣为何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晚清四大名臣都年龄比较大,除了左宗棠外学历都特别好,相对而言,左宗棠.张之洞的晚年最为舒服. 1.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享年61岁,在四人中寿命最短.在将平定捻军任务交给李鸿章后, ...

  • 【转】晚清四大名臣为何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晚清四大名臣都年龄比较大,除了左宗棠外学历都特别好,相对而言,左宗棠.张之洞的晚年最为舒服. 1.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享年61岁,在四人中寿命最短.在将平定捻军任务交给李鸿章后, ...

  • “晚清四大名臣”之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晚清重臣.字孝达,一字香涛,号香岩,又号壶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天津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 ...

  • 晚清四大名臣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名家赏鉴"诚谢您的支持!!!祝吉祥.顺意...... 曾国藩(原名曾子城,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 ...

  •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福祸同路,危难中常见良机【一点资讯】

    曾国藩刚开始当官的那几年,日子很不好过,本身俸禄就不高,还总收到其他官员的请柬.之前,他因为上司赵楫请客没有去,就闹得很不愉快.但是之后也陆续收到了一些请柬,他还是没有去,后来干脆贴出告示,称自己不会 ...

  •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 ―伤官配印乾造:丁...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 ―伤官配印 乾造:丁酉 戊申 戊申 戊午

  •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书法欣赏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quo ...

  • 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的书法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