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名人介绍 2024-05-16 00:48:48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是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 1、孟子 春秋战国 (前372~前289)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2、荀况荀子 春秋战国 (前313~前238)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 3、鲁仲连 春秋战国 (前305~前245) 鲁仲连(公元前约305~前245年)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时齐(今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风流倜傥,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旧《茌平县志》多版本数处载有鲁连故居、墓、祠。《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载:鲁连村“在山东省茌平县东北二十里,相传为鲁仲连所居,今名望鲁店”。据《太平御览》载,田…… 4、尹文 春秋战国 (前360~前280) 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具有调和色彩,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并且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辩,“白马非马…… 5、田骈 春秋战国 (前370~前291) 田骈(约公元前370—前291年),又名广,一名陈骈,人称“天口骈”。齐国(今山东临淄)人。战国时代的哲学家。田骈是齐国临淄稷下道家学派的中坚人物。史称他好高议,“设不为官”。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异常活跃。在齐国,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开始,就在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西边的稷下设立学宫,广招各国的学者…… 6、申不害 春秋战国 (前385~前337) 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 ,另有资料认为在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人。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年,“内修政教,…… 7、季真 春秋战国 季真,战国时稷下人,乃齐之贤人,与接子约同时。《庄子●则阳》:“季真之莫为”,盖其学说以为道本自然,人力莫为干预之事。《荀子·成相》载:“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诚不详。”此处的季即季真。《韩非子.夕卜储说左上》载:“故李、惠、宋、墨皆画策也。”此处的“李”,有人认为当作“季”,一说为季良,另一说…… 8、慎到 春秋战国 (前395~前315) 慎到(约公元前395~约前315),先秦法家代表人物之一。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他长期在齐国稷下讲学,对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起过重大作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著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慎子》42篇,早佚,现仅残存“威德”、“因循”、“民杂”…… 9、齐威王田因齐 春秋战国 (前378~前320)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国君,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在位,原为齐侯,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齐王。 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 10、齐后桓公田午 春秋战国 (前400~前357) 齐桓公田午(公元前400~前357年),妫姓,田氏,名午,谥号为“齐桓公”,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第三任君王。他的父亲是田齐的创建者田和,他的哥哥是田齐时代的第二任国君田剡。《竹书纪年》称:“齐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後十年,齐田午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可以知道田剡被田午所弑。齐桓公田午…… 11、淳于髡 春秋战国 (前385~前305) 淳于髡(约公元前385~前305),髡字读做kūn。战国时期齐国学者,今茌平人。以博学著称,滑稽多辩。曾说齐威王戒长夜之饮,赏功罚罪,励精图治,使齐国中兴。公元前349年,楚军伐齐,淳于髡又说赵,得精兵20万、革车1000乘,使楚国惧而退兵。后游说魏国,魏惠王任为卿相,辞不受。茌平城西二里许古有淳…… 12、接子 春秋战国 接子: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学者,曹姓,接氏,真名失考,“接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曾受到齐宣王田辟疆的赏识,在稷下学宫与邹衍、驺奭、淳于髡、田骈齐名。大约与慎到同时,为稷下先生,后因齐闵王田地矜功不休而逃跑(古文“亡去”,不是死亡)。著《接子》二篇,属道家人物。…… 13、邹衍 春秋战国 (前305~前240) 邹衍(约公元前305—前240年),也作驺衍,号“谈天衍”。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阴阳家。邹衍把阴阳与五行结合起来,创立了阴阳五行学,也即“五德终始”说。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邹衍到过临淄稷下,因此,他也是临淄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临淄稷下先生如淳于髠、慎到、环渊、接子…… 14、彭蒙 春秋战国 (前370~前310) 彭蒙(约前370-前310),战国时期齐国人,黄老道家哲学家。曾游学稷下,是田骈(pian)的老师。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提出齐物论,强调事物均齐的重要性,这个思想用现在的话来表达,就是注意到了环境的平衡,只有做到齐物,才能保证持续性。…… 15、齐襄王田法章 春秋战国 (283~265) 齐襄王,本名田法章,齐湣王之子,田齐政权第七任国君。湣王死于淖齿之手,法章改变姓名到莒太史中作佣人。前283年,莒人立法章为襄王,田单破燕军,收复齐地后,迎接襄王返回都城临淄。齐襄王接受齐湣王的教训,与诸侯修好,复建稷下学宫,使齐国的国力有所恢复。但齐襄王为人偏狭,嫉妒田单,个人能力又有限。有一次经……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粤ICP备05121332号-3 赞 (0) 相关推荐 从昏君到明主,一鸣惊人的齐威王 公元前357年,齐桓公去世,这位并不是称霸中原的齐桓公,而是田陈氏齐桓公,也是讳疾忌医,扁鹊三劝而不听,最终不治身亡的那位蔡桓公:因为桓公曾迁都于上蔡,按照当时的习惯也称齐国为蔡国(原先的蔡国当时已经 ... 战国最愚蠢的亡国君,坐视邻国被灭却向秦国庆贺,最终结局非常惨 文/格瓦拉同志 在秦国兼并天下的过程中,山东六国的亡国君们尽管表现各异,但大体上都能认清楚暴秦的真面目,不做损人害己.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唯有齐王田建是个例外,因为此君不仅拒 ... 从稷下学宫走出来的这些历史名人,每一个都是名扬四海,震烁古今,你认识哪个? 说到稷下学宫,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政府智库.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古都淄博市的临淄. 我们都知道,汉代自董仲舒提出"春秋大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鲁仲连(稷下学宫) 鲁仲连(公元前约305-前245年)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时齐(今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风流倜傥,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旧<茌平县志>多版本数处载有鲁连故居.墓.祠. ... 无言悲歌:稷下学宫、黄老之学、阴阳五行、黄帝内经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建立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的一个具有大学堂.研究院.资政询议等多种性质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机构.该机构由齐桓公田午(B.C.374-B.C.320年)兴办,至齐宣王.泯王(B.C ... 天蚨园之稷下学宫——战国第一大学,到底云集了哪76名大咖牛人? 天蚨园会议室 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 ... 百家争鸣那些事儿:稷下学宫 说了太多战国时期打仗的事情,今天说一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事儿,诸子百家的激烈争论,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不但造就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战国文化,还深深的震撼了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代,就连法国大 ... 《水经.淄水注》所涉稷下学宫、葵丘等考略 A7 左思<齐郡赋注>:申池在海滨,齐薮也.余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伐齐,戊戌,伐雍门之萩,乙亥,焚雍门,壬寅,焚东北二郭,甲辰,东侵及濰,南及沂,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晋献子 ... 稷下学宫——中国古代思想轴心时代的源泉 稷下学宫——中国古代思想轴心时代的源泉 从稷下学宫说起 稷下学宫,战国时田齐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齐宣王时期最为兴盛,汇集了诸子百家学者多达千人左右,受上大夫称号的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 学宫的存在,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造就了战国文化的繁荣 ... 大秦帝国12-1:卫鞅稷下学宫论道,怼到孟子哑口,隐藏剧情! 大秦帝国12-1:卫鞅稷下学宫论道,怼到孟子哑口,隐藏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