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兰亭集序》说开去

由《兰亭集序》说开去

清晨给学生讲《兰亭集序》,感觉学生听得不是很明白,尤其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孩子们不理解为什么过去那些经历的喜爱的转眼之间已成旧迹会让作者有那么浓重的感慨,不理解缘何因生命的短暂而更觉时间的宝贵,不明白作者由何而生向何而去的悲与痛?

的确,正值花季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生和死怎么会有“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理解,并未涉世太深的学生如何能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感受,听不懂很正常。看出他们的疑惑,我说:我们不妨换个理解方式,生与死离我们太远,孩子们你们想想你们的初中生活,三年前你们刚上初一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感觉中学时代刚刚开始,但是现在转眼之间,你们已经高一了,回首间三年过去了,此时此刻当你们再坐在初中的操场上看那些曾经像你们一样在运动的初中的孩子们时,你们会不会有所感慨?这就是“感慨系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同样再往远想,彼时彼刻,你已高中毕业多年回到母校,回到课堂,回到这间教室,你同样又会生发出怎样的感受,时光飞快,生命短暂,岁月沧桑?而我们却在不经意间任由了时光的流逝,忽略了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其实就看一下我们现在,今天是12月16号,我们的班徽上清楚的记载着我们的建班时间8月16号,四个月就是这样快,第一次军训,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班会,第一次周测,第一次月考,等等等,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是无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感觉到时间的无意义,反而正因为这四个月的倏然远去,而更加珍惜我们手中还有的时光。同样作者王羲之,在感受到“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之后,有痛有悲,但绝没有沉浸在这样的悲痛中,而是因为悲痛,才更加珍视生命,因死的无可奈何,才更觉得生之何其可贵,向死而生,如是而已。

课后反思,感觉学生对于原文的思想情感可能还未把握透彻,但肯定多了不少感悟。同样,对于我自身而言,曾经高中学习这篇文章时,对于文中所说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并未如何深刻的懂得,但是如今光阴荏苒,中学时代,大学时代苍然远去,自己埋首于三尺讲台,再回首那些弥足珍贵的青春年华时,便有了颇多感触,感觉文章说得真好,可能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正如王羲之所言: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鲁迅先生像)

所谓时光,既是如此。8月16号,我正式接这个班,如今四个月过去了,感到时间的不经意,也倍加珍惜我这帮亲爱的孩子们,今天下午跑操,由于多数班主任在开会,几个班缺不少人,我大致统计了一下,自己的班里除去去领书领校服的,一个也没缺,下午进班我和孩子们说,我给你们鼓个掌,感谢大家,你们让我很放心。孩子们笑着用掌声回应我说,哪里的话,应该的。我几乎每天都在批评的杜赫然要转去德语班了,转了一半又不去了,我问他说为什么不去了,孩子憨憨的说:老师主要还是舍不得你。尹毓涵转走了,小姑娘一直在和我说:老师我还能回来看看吗?四个月太多的事了,我总觉得忙碌,也能体会到充实,我总能感到慌张,也总在收获感动。四个月,这些与我年龄差距并不大的孩子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在躁动与不安,压力与努力中茁壮的成长着,我的66个孩子,我说过他们,骂过他们,夸过他们,也批评过他们,如今一切烟消云散,孩子们和我唯一留下的是他们爱过我,我爱过他们。每天他们跑完操后我都会目送着他们跑完最后一步,再上楼回办公室,邻班的班主任总和我说:呀,又在目送。我微笑着回答:对,目送,不必追。的确,我不过是孩子们漫长生命旅程中的一个短暂的参与者,我无法和他们一起奔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段路程中,陪伴帮助他们走完这人生最美的年华,让他们变得强大,目送着他们朝着未来坚定而义无反顾的走去,不必追,就像一个学生写给我的话:未来的未来,我的路还很长,您也一样,您也会有更多更不同的学生,也许十几年,几十年后,您不再记得我的名字,但是我还是感谢您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

由《兰亭集序》说开去,在这已为陈迹的四个月,将一颗心投在一个地方,投给一群人,不为回报,只为这条向死而生的命更有意义。

任老师说:用灵魂塑造灵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