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与代国的百年恩怨是怎么结束的?赵代两国的恩怨有哪些?
相关推荐
-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王剪善终
战国四大名将皆是能征善战.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为何除了王剪之外其他人都没能善终呢,且都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自己人或者被人陷害上呢?其实笔者仔细分析了一下,这几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带兵打仗没得说,但是都 ...
-
赵国最后的柱石,李牧不死,秦国恐难轻易灭赵
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攻打赵国,夺取平阳.武城,斩首赵军十万,赵军主将扈辄被杀. 公元前233年,桓齮率领秦军东出上党,越过太行山,直击赵国后方.秦军勇猛,接连攻占赤丽.宜安,直扑邯郸,情势危急,赵 ...
-
赵武灵王造就强武赵国,长平之战后依旧将星璀璨硬抗暴秦四十年!
一代战国雄主赵武灵王赵雍在父亲赵肃侯死后,灵前即位,当时天下诸侯兴起"相王"之乐,特别是魏惠王急着要在中原立威,率先称王,便立马拉着三晋老兄弟赵.韩两国同时封王,韩侯一向贪小便宜, ...
-
他是秦国统一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如果没有小人,统一天下就得延迟
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在消灭六国的战争中,数赵国和楚国最难打.灭赵国,打了三次,灭楚国打了两次.足见秦国进行的灭国之战有多艰难.尤其是赵国,他绝对是秦国统一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如果赵王 ...
-
《大秦赋》赵国最后的八年:国君被俘,名将陨落,公子嘉死不瞑目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灭齐国,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六国版图逐渐纳入嬴政麾下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最让人惋惜,它就是和秦国比邻而居的赵国. 北宋时期,"三苏"之一的苏洵曾写过一 ...
-
燕赵大地 感慨悲歌 1. 赵氏孤儿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序> 两千年以后,回想起清明和五一周游定州.正定和邯郸,我在博物馆和古迹里穿越回战国时期,串联起中山国和赵国的国别体断代史.赵王城遗址公园铺展开简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四)赵氏家族兼并代国
赵盾一系经过长达七八年的战争,终于把不服自己管教的赵穿一系兼并了. 这是赵氏家族崛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为赵盾一系控制着山西晋阳:赵穿一系控制着河北邯郸.赵盾一系兼并赵穿一系,意味着赵氏家族以一个强 ...
-
郭开国末年赵国晋阳人,赵国幽穆王赵迁的宠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穆王两代君主,因谗言陷害赵国名将廉颇、李牧而加速了赵国的灭亡。赵国灭亡后,郭开在回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搬运家中财物之时被沿途盗贼所杀。
人物生平 郭开是战国时期晋阳人,赵国幽穆王赵迁的宠臣.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兵攻赵,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兵迎战.李牧是当时赵国继廉颇之后的名将.数年间,他率兵北破燕军.南拒韩魏,且几败秦军,王翦畏 ...
-
激荡四百年:石虎雄风不再列国轻视,代国因拓跋什翼犍而崛起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18篇 慕容皝接连大败石虎,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让石虎雄心不再,荒于政事,也让后赵说一不二的权威逐渐荡然无存. 无奈放弃征讨前燕的计划后,石虎变得 ...
-
小国记 36【代国】37【段勤赵帝】38【段龛齐王】
36.代国 曹魏时期,鲜卑族拓跋部落南下,最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中原政权有了往来.西晋建兴三年(315年),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臣附西晋,与晋室刘琨合作,屡次出兵帮助西晋对抗匈奴人建立 ...
-
【国臻艺苑】特别推荐 -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赵德勋
[国臻艺苑]特别推荐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 赵德勋 赵德勋,1965年出生,山东临沂人.198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书画师从杨象宪.陈我鸿.杨硕.龙瑞.张宝珠.张志民等诸位专业前辈.2 ...
-
国画经典:明 代 “ 国 家 画 院 ” 作 品
明 王绂 竹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明 王绂 乔柯竹石图 54.7×27.3厘米 传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 219×8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绂(1362-1416)为无锡人,号九龙山 ...
-
国网视讯: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青藏、川藏、藏中、阿里四条电力天路相继建成
西藏和平解放70年 发生翻天覆地历史巨变 00:38 00:38 03:30 / 03:30 今天(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日子,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 ...
-
南宋最后一首爱国励志诗,四百年后重见天日,震惊世人
每天诗词猎奇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其中多少次改朝换代,都没能阻断民族文明文化的传承.只因民族文化一来中庸和贵包容万物,二来注重正统,凡统治者只有尊崇儒家文化才会被文人士子所承认. 但数千年来也曾因统治 ...
-
我国第一代国模有多美?堪比绝代佳人,网友:以前的审美比较正常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宋玉这句话很好地诠释出一位佳人的模样,肌肤胜雪,杨柳细腰赛笔杆,可见美人对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对于审美,无论古今都有独特的看法. 大图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