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李济仁教授治疗痹痿症—证—药相关性研究

李济仁教授治疗痹病和痿病的临床病案着手,使用TCMISS(V2.5)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案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合中医学理论知识,对痹病和痿病的症状-证候-治则治法-中药进行比较研究,着重探讨李济仁教授治疗痹病、痿病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探讨其“痹痿统一论”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李济仁教授诊治的痹病、痿病患者完整病历(门诊),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入选的痹病、痿病各50例病历,包括相关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症状、辨证分型、选方用药等情况,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构建数据库,通过频数、关联规则、卡方检验等分析方法,得到症状、证候、治则治法、中药等方面的统计结果,比较分析痹病和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研究结果发现,痹病和痿病同时出现的症状、证候、治则治法方面,大部分存在统计学差异。

症状上,痹病和痿病患者在乏力、行走困难、肌肉萎缩以及腰痛等症状分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证候上,痹病和痿病患者中肝肾亏虚证、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痹证、瘀血阻络证等证候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痹病和痿病患者在上述证候分布方面不完全相同,且痹病和痿病患者在寒湿阻络证、瘀血阻络证两组证候分布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肝肾亏虚证在痹病和痿病患者证候中频次最高;痹病和痿病患者中使用活血舒筋、温补气血、温化寒湿等治则治法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痹病和痿病的治则治法不完全相同,其中滋补肝肾、活血舒筋在痹病和痿病患者治则治法中频次最高。

痹病和痿病中同时出现的频次较高的药物有:

黄芪、全蝎、当归、千年健、鸡血藤、活血藤、狗脊、补骨脂、五加皮、牛膝、生地黄、炒白术等,四气均以温、平药物为主,温药出现频次最多;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均以入肝、肾、脾、心、胃经药物为主,其中肝经和肾经药物出现频次最多;同时挖掘出痹病新方4首,痿病新方6首。

结论:痹病和痿病患者均可以出现以“乏力”、“行走困难”、“肌肉萎缩”等为主要表现的症状;“肝肾亏虚证”在痹病和痿病患者证候中出现频次最高,是痹病和痿病的主要证候;“

滋补肝肾”、“活血舒筋”是痹病和痿病患者出现频次最高的治则治法;治疗药物多以肝经、肾经药物为主。痹病和痿病在症状、证候、治则治法、中药方面有着相似性和联系性,为李济仁教授“痹痿统一论”和“治痿专重肝肾”思想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临床实例和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