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0)《华表·中国》 ——透过汉字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续)第四章 华表溯源

人之所以称其为人,是因为人类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作为记录和传递文化信息的特殊工具,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如同制造工具,人们在日常经验积累基础上,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目的创造出一些抽象符号用于记录在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文化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老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字产生让人的经验积累与传承得以实现,促进了人类理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提升,从此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人类文明开启新时代。

三千三百年前中国文字体系基本形成。商朝把跟人关系最为密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二十二个常用字赋予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虽说时过境迁,难道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就没有勇气和决心把它们搞明白。不能不承认,今人对中国古代历史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文字记载的上古历史。

汉字不会是殷商先人凭空创造出来,一些基础性文字早已存在数千载,譬如“余”字是大约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木制卯榫结构尖顶小房子。话又说回来,“车”与“马”这两个字就应该是商人创造,考古揭示商朝以前不见车马。汉字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一定事前就存在,否则人们创造不出与之对应的文字。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移动电话,网络购物手机支付司空见惯,然而中华古代先民的智商一点也不输给今人。汉字被误读、文献受曲解、历史遭矮化,此类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汉字五千年》:“生活在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并不拥有四季,在商代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那就是春季和秋季。”数典忘祖,当代有些人确实不懂中国古人。《孟子》一句话留给我深刻印象:“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商朝人创制天干地支系统,高度文明的现代人至今还在使用,看似简单,其中道理未必明白。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大家知道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天干从头至尾构成一旬,每月上、中、下三旬。十二地支标识每天一昼夜十二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天干与地支相配用于纪日,60天一个轮回;当下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个甲子。俗语“说不出个子午卯酉”,“子”表北方、“午”表南方、“卯”表东方、“酉”表西方,地支还用于标识地理方位。更加神奇,十二地支准确对应太阳回归年十二个重要时间节点,如图所示:

“子”对应冬至;“卯”对应春分;“午”对应夏至;“酉”对应秋分。春季寅卯辰;夏季巳午未;秋季申酉戌;冬季亥子丑。春、夏、秋、冬,四季齐全,竟然还说生活在三千年前的华夏先民并不拥有四季!不止这些,“卯”字本义是把整个牺牲分作两半,用卯标识春分恰如其分。“辰”字本义是古代当作农具的大蚌壳,“农”字正是据此创造出来,用辰标识春季农忙时节再好不过。“未”字本义是田野中稻谷刚刚吐穗,用未标识庄稼尚未成熟恰逢其时。“申”字本义是闪电,用申标识雨季电闪雷鸣生动形象。“戌”字本义是古代收割庄稼的农具,用戌标识秋收时节恰到好处。

汉字堪称中国上古历史活化石,越古老越真实。汉字本身承载着珍贵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意义非凡。还以“余”字为例,其本义是聚落时代中华先民居住的木制尖顶小房子,属于个人私密空间不容他人随意闯入,因而商王自称“余一人”,甲骨文中余字被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河姆渡聚落遗址所在地余姚,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余杭,两处地名同一个“余”字不会没有缘由。“余”和“徐”还是同源字,一个汉字“余”揭示古代徐国人、良渚人、河姆渡人,他们同根同源。

本书写作目的之一“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此我斗胆地讲:如果不重视汉字起源研究,把汉字多搞明白一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良好效果真的不可能。(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