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2终身为善非求非报
相关推荐
-
《论语》的结束语讲的是什么
姑且不管<论语>是语录体还是散文体,<论语>最后一段(篇)<尧曰篇第二十·三>,好像是对整部<论语>作了概括性的总结,给每一个立志成为君子的人树立了一个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6义正怀远非名非利
题文诗:故动于近,成文于远.察所夜行,周公惭景, 君子慎独.释近斯远,反而塞矣.故闻善易, 以正身难.夫子见禾,之三变也,滔滔然曰: 狐向丘死,我其首禾.君子见善,则痛其身; 其身苟正,怀远易矣.故诗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4情真非言圣求诸己
题文诗: 中行缪伯,搏虎非生,盖力优而,克不能及. 用百人能,得百人力;举千人爱,得千人心. 譬若伐树,而引其本,枝叶皆从.慈父爱子, 非为报也,真情不可,内解于心;圣人养民, 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8正身邪息真情至贵
题文诗: 骄溢之君,无忠臣也,口慧之人,无必信也. 交拱之木,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鱼. 根浅末短,本伤枝枯.无为生福,多欲生患, 弗备生害,弗耨生秽.圣人为善,若恐不及; 圣人备祸,若恐不免.蒙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7至德精诚情胜欲昌
题文诗: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 听而精之,莫聪于耳;重而闭之,莫固于口; 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见其形,耳听其声, 口言其诚,心致之精,万物之化,则咸有极. 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6无声精诚大善由积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6无声精诚大善由积 题文诗: 治国也者,譬若张瑟,大弦縆急,则小弦绝. 急辔数策,千里非御.有声之声,不过百里; 至声无声,无声精诚,无声之声,施于四海. 禄过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5真情感人见始知终
题文诗: 鹊巢也知,风之所起;獭穴也知,水之高下; 晖目知晏,阴谐知雨;是谓人智,不如鸟兽, 实则不然.通于一伎,察于一辞,可与曲说, 未可广应.宁戚者击,牛角而歌,桓公感而, 举以大政;雍门子哭,见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4义薄云天至智自知
题文诗: 义载乎宜,之谓君子;宜遗乎义,之谓小人. 通智也者,得而不劳;其次也者,劳而不病; 其下也者,病而不劳.古人也者,味而弗贪; 今人也者,贪而弗味.歌之修音,音不足于, 其美者也.金石丝竹,助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3进退以义修近弥远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3进退以义修近弥远 题文诗: 尧王天下,而忧不解,授舜忧释.忧而守之, 乐与贤终,不私其利.万物有施,无小不为, 无所用之,碧瑜粪土.人之常情,于害之中, 争取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1君子乐义民为国本 题文诗: 君子也者,其乐有余,而名不足,小人也者, 其乐不足,而名有余.有余不足,相去昭远. 含而弗吐,在情不萌,未之闻也.君子思义, 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