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想起《金枝欲孽》,你是不是和我一样都会哼起这首咏叹调

全文1560字,阅读全文需要约3分钟

2首歌视频,收看8分钟

很多《金》迷想起这部剧来在嘴边哼哼的都是这段没有一句歌词却“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咏叹调

这可能是影响了大陆人二十多年的香港TVB,最后一部掀起全民观剧热潮的剧了,这就是《金枝欲孽》。那之后再也没有一部剧能让我们在追美剧、英剧、韩剧、日剧的同时旁顾,看tvb似乎已经成了小众的娱乐。

在它的影响下,大陆风起云涌般扎堆出现了地标横店的中国特色宫斗戏,比较出色且形成影响力的是2011年的《甄嬛传》,但比起《金枝欲孽》的画面精致、明星云集、篇幅精悍,《金》回味悠长,悲伤却典雅,用豆瓣网友的话说“比《甄嬛传》高在它认真写着人生的失败”。

但你知道我们只谈音乐不谈影评的。

说起《金枝欲孽》里的音乐总让人想起“风流总要雨打风吹去”。想当年从港剧传播开来风靡全中国的“铁血丹心”、“世间始终你好”、“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一生何求”等等等等诸多金曲,以及如雷贯耳的顾嘉辉、黄霑的辉黄二人组,终于在新千年开始后随着港剧的日渐式微、人才大量外流等原因,一起没落了。

《金枝欲孽》的主题歌和片尾曲也算是2000年来水准之上的音乐创作了,可是没法与辉煌灿烂的八九十年代相比,但无心插柳却绝对赶超80年代作品的咏叹调却意外走红,使得很多《金》迷想起这部剧来在嘴边哼哼的都是这段没有一句歌词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却“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音乐。

这首小曲,把人世间那种无奈,幽怨,哀叹等诸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首佳作被上传到视频网站上时仍然冠错了名。

这首咏叹调的创作者就是TVB的音乐总监陈国樑,差不多是顾嘉辉之后在能为人称道的TVB独挑大梁者。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是个并不熟悉他的名字,但是你能想到的很多经典TVB剧的主题曲及配乐都是由他来做的:《火舞黄沙》《金枝欲孽》《97版天龙八部》《我的野蛮奶奶》等等。

《咏叹调》被陈国樑看做了自己最成功的作品,陈国梁说这首配乐的创作过程不像大家想象中的浪漫。

当时创作得很匆忙,一首接一首的写,我心中已经有个名单分别要写多少首激情、忧郁、悲伤的配乐。当晚完成创作某一首配乐后,心想轮到写哀怨的音乐了,不如尝试用三拍子写吧,弹着弹着就完成了,也没有特别的感觉,直到李君筑数天后来录音,我心中也没什么概念,她问要不要唱些不同的发音,我说有何不可。她一唱,不得了!我另一位学姐从不看剧集,有晚在茶餐厅吃饭的时候听到此曲时马上沉醉其中,从此每晚看《金枝欲孽》,等待此音乐再现。这种感觉其实就是李君筑贯穿心灵的歌声。只是一首吟唱配乐,我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更吸引唱片公司购买版权,价钱好像贵过整部剧O.S.T制作成本的数倍。”

找到咏叹调的创作者陈国樑容易,可是想找到它的吟唱者李君筑就很难了。百度上赫然就写着“咏叹调演唱者李君筠”,资料也仅寥寥数行,甚至连张照片都找不到。

经过多方寻找、考证、问询,笔者终于发现原来演唱者的名字叫作李君筑,真的要那些胡乱填写百度百科的人要注意了(为此笔者亲自申请更改了相关资料)!

这又是一个被四大天王间接坑害的创作型女歌手,当时香港乐坛的资源几乎全部集中在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上,这使得大量的二线歌手无法出头最终导致香港音乐日渐衰落。

李君筑与咏叹调的创作者陈国樑,这差不多是网络上能找到的她的唯一照片

李君筑(JoJo Lee) ,曾因酷似关淑怡的声线被称作“关淑怡接班人”,1997年年末曾获得过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生力军女歌手”的银奖,同时为动画《花木兰》及《埃及王子》幕后歌手及和音。

可惜在宝丽金仅仅发行了《竹工凡》唯一一张个人大碟后,就因为专辑销量不佳而被宝丽金解约,从此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退居幕后,专注于基督教教会服务事务及于香港圣乐学院教授音乐,并不时参与其他歌手或影视剧的和音。

在陈国梁看来,李君筑的歌声成熟有韵味,感情深刻哀怨,能够穿透心灵。跟邓萃雯的角色十分贴切。“《咏叹调》的成功八成功劳在她,吟唱发音都是由她即兴演绎的”。

邓萃雯完美地刻画了如妃的“半生为权逐,半生为情累”

由同样不很出名的内陆歌手徐美澜吟唱的另一版本,也堪称佳作,但可惜她虽然音色柔美却没有李君筑的中音浑厚让人更能体会剧中所渗透的哀婉、悲苦。

咏叹调不仅哀叹勾心斗角的宫廷女人们的凄苦,也从侧面衬托了李君筑在香港流行音乐界郁郁不得志的人生,不过幸好有了她的吟唱,这段剧中重复播放的和音盖过了林保怡演唱的主题歌“儿女”,镇住了林夕填词的片尾曲“女儿红”,成为12年来每次想起这部经典剧集时唯一能时时哼起的曲调。

Hello,小伙伴儿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