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乾隆打压纳兰

纳兰成德(1655—1685),字容若,因避太子保成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改回原名。纳兰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世人皆知纳兰的词笔卓绝,以清初文学家的角度来看待他未尝不可。但这只是纳兰留给后世读者的一点“业余”才情,与同时代文士一样,他的主业应当是经学修养,而非诗文成就。

  事实上,由纳兰主持、资助并亲自校订、督印的《通志堂经解》丛书规模之巨、校勘之精、刊印之美,无论是当年的读书人还是后来的藏书者,皆为之津津乐道、赞不绝

口。《通志堂经解》是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纳兰自撰2种,共计1800卷。这部丛书一经问世,颇为世人激赏;从内阁武英殿到厂肆书籍铺,一版再版。那个时代的经师、通儒,文士、官员都以拥有此书为幸。尤其是乾隆皇帝,曾认为“是书荟萃诸家,典瞻赅博,实足以表彰六经。”因此,他借助编修《四库全书》之际,命令馆臣将《通志堂经解》“版片漫漶断阙者,补刊齐全,订正讹谬,以臻完善”;并将其作为四库底本刊布流传,用以“嘉惠儒林”。

  但《通志堂经解》既然是一部汇辑历代经解的丛书,又怎么来体现纳兰的经学修养与识见呢?换句话说,31岁即早逝,且大半辈子都在填词抒情、郁郁寡欢的纳兰,有这样的眼光与实力吗?其实,乾隆皇帝就曾有此疑问,且一直耿耿于怀。从一开始的大力表彰、极力赞赏,到后来指示军机大臣彻查纳兰“校订”此书是否属实,皇帝的疑心最终推翻了一开始的赞赏。乾隆五十年(1785)五月二十九日,颁布上谕,对纳兰编经解一事发出疑问,称“成德以幼年薄植,即能广收博采,集经学之大成,有是理乎?”

  乾隆皇帝始终不太相信纳兰小小年纪,即能“淹通经术”、“学问渊博”;并且进一步牵扯出了其父明珠与徐乾学等“互相交结,植党营私”。颇有意味的是,乾隆皇帝的这道谕旨,在对纳兰经学修养的最终否定诏告天下之时,恰恰选在了他自己登基五十周年、纳兰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为什么皇帝会在这个重要时刻,宣布自己的学术判断及其对纳兰的人品判定?他为什么手捧着百年前由纳兰精心刊印的《通志堂经解》,此前一直在赞不绝口的研读与翻印,却突然会在当年的丛书主持人死去百年之后,不依不饶地在年龄问题上去较真呢?

  原来,由于纳兰的父亲明珠曾结党营私、弟弟揆叙曾卷入皇子争夺储位斗争中、女婿年羹尧又因犯下重逆之罪被雍正帝处死等原因,乾隆皇帝一向对纳兰家族怀有成见。纳兰家族权势熏天、功高盖主的情形,虽然已经经由数次惩治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但在乾隆看来,还剩下一个未能在政治上有丝毫污点可以指摘、且还在文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纳兰公子,这不但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卧榻之侧,绝不能再有纳兰家族的势力酣睡,哪怕是这样一个福薄命苦、已死去百年的天才少年。乾隆否定纳兰,选择了从当时主流价值观中最为看重的“经学修养”入手,而不是对词赋“末技”的挑剔;这样做不但合乎国家意志的批判方向,在技术上也更容易实现。只要在年龄问题上小做“文章”,就可以否定纳兰的“天才”,进而剥夺其《通志堂经解》的校订权,最终将其从“国家读本”中剔除出去,彻底地让纳兰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销声匿迹、再无遗响。

  不过,乾隆皇帝这个“文章”做得并不好,很拙劣的篡改了享年只有31岁的纳兰年谱之后,想就此一笔勾销纳兰对《通志堂经解》的主持、资助并亲自校订、督印的种种业绩,实际上是根本办不到的。即便后来对《通志堂经解》原刊本实施了毁版、改版、重版、修订等多项“专业”方案,这些涂改史实的个人意志终究还是未能得到后世普遍认同。

(0)

相关推荐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596

    0596-4 纳兰容若小像题词 一 拓戟门楣椒幄亲,过江风貌照麒麟(1).微怜开国射雕手,唤作词家第一人(2). [笺注]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 ...

  • 她27岁被献给乾隆,后深受乾隆宠爱,逝世后皇帝还为她罢朝3天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后宫的妃子大部分都是通过选秀进行的,并且也只有符合要求的女子才能够成功参加选秀,并且如果参加选秀的女子没有被选中也可以回家自行婚配.但是要知道但是对于选秀的女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一 ...

  • 肖伊绯:“兰亭三绝”考

    <收藏快报>2018-11-18刊发 "兰亭三绝"与<兰亭三绝> 肖伊绯 如今,绍兴兰亭的三块碑"兰亭碑"."父子碑" ...

  • 肖伊绯:纪念罗兰·巴特逝世40周年

    202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逝世40周年. 1980年2月25日,法国作家罗兰·巴特从密特朗主办的一场宴会离开返家时,于巴黎的 ...

  • 肖伊绯:审美与反审美

    刊于4月26日<北京晨报>,发表时有删略. 这是约15年前的旧作,其时正在北京<新潮>杂志社. 后来去法国之后,曾对文中观点有过反思与修正,辑入<十城记>. 在世界 ...

  • 肖伊绯:易经的文明

    "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所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大意是说:阳刚之气在宇宙中蕴藉之时,天下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文明气象."文明 ...

  • 肖伊绯:吴晓铃与笔名录

    ‍刊于天津<今晚报>4月28日,发表时删略为短文, 以下为原稿(民国作家笔名增补修订部分省略) 吴晓铃:增补鲁迅笔名30种 --兼及佚文<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之发现 肖伊 ...

  • 肖伊绯:徐英纠缪章太炎

    刊于<北京晨报>专栏,发表时有较大删略,原文请参阅拙作<纸江湖>    1935年4月13日,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堵在家门口,破口大骂起来,令人诧异不已.对骂的两 ...

  • 肖伊绯:钱玄同戴健脑器

    <中国家庭报>专栏文章之一 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1887-1939)因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伏案工作日久,曾一度出现神经衰弱.脑贫血等慢性病症.为治疗这些慢性病,他曾多次就诊医治, ...

  • 肖伊绯:周越然藏书聚散

    刊于<北京晨报>5月5日专栏,因版面所限,发表时有较大删略. 原稿辑入拙作<纸江湖>,敬请参阅.   西泠印社2013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有几部周越然藏书悄然现身.这意味 ...

  • 肖伊绯:湫漻斋丛书考

    刊于<藏书报>,发表时有删略. 陈凖(1900-1941),字绳甫(又作绳夫),号袌殷,温州瑞安人.家有"袌殷堂"藏书楼,幼承家学,曾为中华图书馆协会会员,又曾在上海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