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锋:朱熹《朱子语类》中的经典名句,字字珠玑。

1、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选自《朱 子语类·学六·持守》。妄思:荒谬不合理的想法。妄动:不 考虑客观实际的轻率行动。【大意】指修身养性首先应端正思想。这句话出自

2、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选自宋代理学家朱熹《朱子语类》。耻:羞耻之心。【大意】一个人如果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大意】仲尼指孔子,就是说上天要是不让孔子出现的话,世间就像是黑夜一样。意指孔子对人们的贡献很大。

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选自朱熹《朱子语类》。【大意】什么是敬业?不怠慢,不懈怠,不拖拉,不放纵。

5、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

选自《朱子语类·学七·力行》。【大意】广泛学习,不如掌握要领;掌握要领,不如扎实行动。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

6、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选自《朱子语类·学五·读书法下》。推究:推求研究。【大意】读书不能只求懂得书本上的理义,而重在将理论同自身实践结合起来研究。

7、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

选自《四书或问·卷三九》。【大意】天下最难以把持的是自己的思想,天下最容易受到诱惑的是欲望。

8、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字上著力。

【大意】知道错了,就尽快改正,最要紧的是在快字上下功夫。

9、大凡事只得耐烦做将去,才有烦心便不得。

【大意】遇事只有耐烦去做,怕烦就做不成。

10、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

【大意】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啊,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是,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的问题,读到一半的时候,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的时候,疑问就会慢慢的被解决,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0)

相关推荐

  •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是一部记录有关朱熹及其弟子讲学问答的语录总集,又名<朱子语录>.<朱子语类大全>. 朱熹,字元晦.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是宋代最 ...

  • 共读国学 |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

    6231.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 此句大意是: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 6232.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 ...

  • 潘澈 | 朱熹和孟子解读舜之“怨慕”的不同逻辑

    朱熹和孟子解读舜之"怨慕"的不同逻辑 作者:潘澈,男,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哲学研究. 原文刊于<东方论坛>2021年第2期 摘要 对于舜之&q ...

  • 朱熹《朱子语类》之经典名句

    <朱子语类>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宋代景定四年(1263 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二年(1270 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 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 1.内 ...

  • 朱玉锋-太岁神在六爻预测中的应用

    太岁是年.月.日.时等神中最为尊贵的,如果能得其生助或加临,则能万恶不侵, 如果来冲.克身爻和世爻,则意味着灾祸交加无法抵御. 太岁位于阳性的世爻或应爻,又有吉星临于官鬼爻,同时又正值生旺得位,则意味 ...

  • 《朱子治家格言》-朱玉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 ...

  • 略论《朱子语类》在近代汉语研究上的价值

    作者:徐时仪(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来源:上海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第一期 摘  要:历来的学者往往偏重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研究<朱子语类>,该文则主要考察其语言方面的史料价值,认为& ...

  • 朱玉锋:总经理里的办公室风水

    朱玉锋 乾坤国学讲堂 今天 在公司作为一个企业的高级领导者,那么就不仅仅要精通业务.关于公司的谋略与管理,还需要有一定的眼光.虽然站得高望得远但千万不要为此看漏了你办公室的风水,你的办公室风水不仅能改 ...

  • 朱玉锋:家庭最好的风水是什么?

    朱玉锋 乾坤国学讲堂 今天 中国最有内涵的一个字是"安"."安"字,上面一个宝盖头喻义为家,就是告诉男人,女人就是家,家里有一个女人,你的心里才能安宁,你才能感 ...

  • 朱玉锋:论《河图》

    朱玉锋:论<河图> <易经>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与<洛书>都起源很早,河图出现在伏羲氏时代,在黄河中由龙马背负 ...

  • 朱玉锋《孝经》全文

    朱玉锋 乾坤国学讲堂 今天 孝经全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