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出现雌性猎豹联盟,相互抚养幼崽,猎豹社会结构令科学家困惑

2020年,南非萨马拉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拍摄猎豹的日常活动时,无意间见到了他们从未在各种纪录片中见到的画面:两只雌性猎豹竟然结成了联盟,在长达数天的时间里,它们共同抚养幼崽,彼此相处融洽。这两只猎豹的行为让科学家困惑,科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猎豹的社会结构


罕见的雌性猎豹联盟

萨马拉是一个以猎豹保护工作而闻名的保护区。十几年前,一只名叫西贝拉的雌性猎豹被该保护区救助。在西贝拉一生的时间里,它总共将19只幼崽抚养到成年,成为非洲南部生下幼崽数量最多的猎豹之一。

如今,生活在萨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猎豹有三分之一是西贝拉的后代,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两个主角:西贝拉的女儿琪丽,以及琪丽的女儿伊娜拉。

图:猎豹琪丽和它的5只幼崽

在引起保护区工作人员特别关注的时候,琪丽8岁,伊娜拉3岁。当时,琪丽有5只幼崽,伊娜拉有4只幼崽,幼崽年龄相差一个月。最开始,琪丽和伊娜拉均是独自抚养幼崽,活动范围相隔并不远。令人惊奇的是,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发现这两个猎豹家庭竟然选择在一起生活,幼崽们一起快乐玩耍,彼此十分和睦。

不久,琪丽和伊娜拉分开生活,伊娜拉带着6只幼崽离开——其中包括自己所生的4只4个月大的幼崽和琪丽所生的2只3个月大的幼崽,而琪丽则抚养自己的另外3只幼崽。在伊娜拉带着6只幼崽生活的几天时间里,工作人员看到了它为两只非亲生幼崽哺乳并梳理毛发的行为

图:猎豹伊娜拉带着6只幼崽生活

几天之后,琪丽和伊娜拉再次见面,工作人员再次记录了它们交换幼崽、哺乳幼崽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发现两只雌性猎豹有合作捕猎的迹象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琪丽去新的地方生活,令人吃惊的是琪丽竟然将9只幼崽全部带走了。伊娜拉独自留下来,不久再次怀孕并产下2只幼崽,这一次它自己抚养了这2只幼崽。

图:猎豹琪丽带着9只幼崽一起生活

这个独特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疑问:琪丽能够把9只幼崽全部养到成年吗?如果伊娜拉再次碰到自己的5只幼崽,会认出来它们吗?9只幼崽成年后,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还有,猎豹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猎豹是独居动物还是群居动物?

我们知道,在所有猫科动物中,只有狮子属于典型的群居动物。狮子结群而居,形成狮群。在一个狮群中,通常包括一只或多只雄狮,比雄狮数量更多的雌狮,以及若干个幼崽,成员总数量可超过20个。

狮群中的成员各有分工,雄狮主要负责抵御外敌、维持领地的安全,雌狮主要负责捕猎和养育幼崽。一个狮群中的雌狮通常都有血缘关系,它们共同抚养幼崽,当其中一部分雌狮去捕猎时,会留下少数雌狮照看幼崽。

图:非洲狮狮群

而猎豹则与狮子有较大不同。成年雌性猎豹与雄性猎豹不在一起生活,只有在交配的时候雌性和雄性才会呆在一起短暂的时间。雌性猎豹一般每胎产2到6只幼崽,且独自负责养育幼崽的工作。幼崽长到16~18个月大时,会离开母亲生活。

图:萨马拉保护区一只雌性猎豹和一只雄性猎豹在约会

这时,离开母亲的雌性和雄性会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雌性会独自开辟一片领地生活;雄性则倾向于和自己的亲兄弟结成联盟,一起闯荡草原。如果一只雄性猎豹没有兄弟,它或许会找机会加入其他猎豹联盟之中。

图:草原上的雄性猎豹联盟

为了巩固联盟成员间的关系,雄性猎豹之间会经常相互摩擦和梳理毛发。联盟成员总是一起行动,一起捕猎,偶尔会有个别雄性来到领地外寻找处于发情期的雌性,然后消失几天再返回联盟。如果有成员失散,其他成员将会在草原上到处呼唤,直到它们团聚。

那么,雄性猎豹为何喜欢结成联盟呢?科学家发现,相比于独自生活的猎豹,雄性猎豹联盟至少有以下两种优势:

(1)雄性联盟控制领地的时间往往比单个雄性控制领地时间长,且联盟领地上出现雌性的概率更大,因此增加了各个成员交配繁殖的可能性。

(2)雄性联盟可以合作捕猎、共同抵御鬣狗、狮子等对手的攻击,从而增加生存机会。

图:猎豹兄弟过河​

雄性猎豹联盟中成员间的关系十分牢固,通常都会持续一生。有一部自然纪录片叫《猎豹三兄弟》,讲述了一个猎豹联盟在草原上闯荡的故事。一开始,三只雄性猎豹离开母亲后,结成了联盟,它们一起捕猎,一起抵御外敌,亲密无间,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

然而有一天,一只眼镜蛇将其中一只猎豹毒死,三兄弟就剩下了两兄弟。后来,两兄弟在一个地方遇到了一只孤独的雄性猎豹,双方打了一架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三只猎豹竟然组合成了新的联盟。

图:猎豹兄弟合作捕猎

综上,猎豹既不像狮子那样是严格的群居性动物,又不像豹子那样属于严格的独居性动物,科学家很难给它们贴上“独居”或“群居”的标签,只能说猎豹是除了狮子之外最具社交性的猫科动物


圈养环境下,雌性猎豹更容易形成联盟

在野外,雌性猎豹表现得不如雄性猎豹那么具有社交性,而在圈养环境下,科学家发现雌性猎豹会表现得更具社交性,甚至也能形成雌性猎豹联盟。

早在1985年,科学家就在莫斯科动物园记录到两只雌性猎豹共同抚养幼崽的场景。当时,两只分别叫玛丽和南加的雌性猎豹产下幼崽后不久,就选择一起抚养幼崽,这种行为让人吃惊。

图:1985年,猎豹玛丽和南加共同抚养幼崽

后来,科学家又在圈养环境下观察到了雌性猎豹联盟形成的现象,有时成员有两个,有时则有三个。科学家观察发现,与雄性猎豹联盟,雌性猎豹联盟有如下特点

(1)雄性联盟通常由同一窝幼崽组成,而雌性联盟可由不相关的雌性组成。

(2)雄性联盟中的个体在发情期会竞争雌性,而雌性联盟中的所有个体会同步发情,并会与同一个雄性交配。

(3)雄性猎豹不会参与幼崽的抚养,而雌性猎豹联盟中,雌性会一起抚养幼崽。

那么,为何在圈养条件下雌性猎豹会形成联盟呢?科学家推测,这主要和环境条件有关。

在野外,限于体形和力量的不足,猎豹并不是一种很强大的食肉动物,狮子、豹子、鬣狗、野狗群都是猎豹的有力的对手。有时,猎豹会被这些对手抢走猎物,有时则会被它们杀死。据统计,非洲野外一半以上的猎豹幼崽会被狮子、鬣狗等食肉动物杀死,还有一部分会被同类杀死。

图:斑鬣狗大摇大摆地抢夺猎豹兄弟的猎物

因此,野外猎豹妈妈抚养幼崽面临的风险是十分巨大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雌性猎豹的性情变得比较孤僻,而且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

而在圈养环境下,猎豹不会遇到敌人,不用为食物担忧,心理上也变得十分放松,雌性猎豹才能发挥出更高的社交能力。


小结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到本文的主角:为何8岁的琪丽和3岁的伊娜拉会选择共同抚养幼崽呢?或许,这是由保护区的环境主导的,再加上伊娜拉本身就是琪丽的女儿,两者的关系较为亲密,所以才有了一起抚养幼崽的可能。

图:猎豹琪丽和9只接近一岁的幼崽近照(幼崽未完全进入照片)

现在,猎豹琪丽依然细心养育着9只猎豹幼崽,这9只幼崽现在都接近1岁,步入了学习捕猎的阶段。萨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科学团队正在跟踪琪丽、伊娜拉,以及它们幼崽的生活,以了解更多有关猎豹的行为和社会生活,从而扩充我们对猎豹的认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