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等
相关推荐
-
白发伤寒论|第二十讲(104.105.106)
第二十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
-
桃核承气汤治疗血热互结于下焦(膀胱)
桃核承气汤治疗血热互结于下焦.那么,"血热互结于下焦"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伤寒论>原文指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 ...
-
『医方集解』大承气汤(攻里之剂)
方 名:大承气汤(攻里之剂) 总 结:胃腑大实满 组 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主 治:1.治伤寒阳明腑证,阳邪入里,胃实不大便,发热谵语,自汗出,不恶寒,痞满燥实坚全见. 2.杂病三焦大热,脉沉实 ...
-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一.[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冲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 ...
-
《伤寒悬解》阳明腑病——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阳明腑病二十七章 阳明病,自经传腑,腑病宜下,其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汗而后下.经证已解,恶寒不作,而潮热汗出,全是腑证,当相其缓急而用下法也. 1 此处黄师又一次提示,经证未罢,犹见恶寒,则宜先 ...
-
《伤寒悬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阳明十九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1 阳明胃腑,容受之职,表闭里壅,则腑不容,或上逆而吐,或下利而出,此不为虚,只是表闭不解,经气内壅,胃腑不容也:二阳之经郁,其阳明之腑也 ...
-
『每天学伤寒』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用法区别 2
张仲景&倪海厦 JT叔叔资料库 前天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两沸, ...
-
『每天学伤寒』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用法区别 3
昨天 [聚类方广义]本方条曰:反痼毒滞症,其人腹中坚实,或鞭满而大便难,胸腹动悸,或喜怒无常,或不寐警惕,健忘怔忡,或身体不仁,或战曳瘫痪,筋挛骨痛,或言语骞瀒,缄默如偶人,饮啖倍常,或数十日不食不饥 ...
-
大承气汤(寒下剂)‖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痉、厥证(实热积滞、热盛伤津)/治法:峻下热结//附方: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大承气汤(寒下剂)‖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痉、厥证(实热积滞、热盛伤津)/治法:峻下热结//附方: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
14大承气汤(附:小承气汤、调卫承气汤)
继续讲第2部分 第1大类就是寒下,其实大家记个大承气汤就可以了,这个非常有名.那么为什么叫大承气汤?因为大承气汤的治方的理论含义是它能够承胃气下行,承胃气,所以叫做承气,因为在承气汤系列里面它的 ...
-
金匮要略76:小承气汤、小柴胡汤、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桃花汤、黄土汤、白头翁汤、葛芩连汤、栀子豉汤...
" 概要:小承气汤(谵语.排气.不腹痛,堵在小肠),小柴胡汤(经期感冒谵语),厚朴三物汤(排气.腹痛),大承气汤(便秘不排气),桃花汤(热利带脓血.大肠炎),黄土汤(胃出血.胃溃疡胃癌),白 ...
-
承气汤系列(3)大承气汤(2)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