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到底存不存在?
两年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商王的世系已被甲骨文证实,而夏作为一个朝代的存在还缺少田野考古实证,当我比对《史记》所载夏王世系和先商世系(商汤之前)时,发现不少名字是如此的相像!
我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夏世系是周人口头传承(或人为杜撰)的商史前半部。
夏自禹至桀14代,先商自喾至汤(大乙)15代。来看看对应关系:
启-契
太康-昭
仲康-明
相-相土
……
桀(履癸)-主癸(商汤之父)
另外,夏世系从泄之后开始纷乱,而几乎同时,先商世系从冥之后开始纷乱。
参考:
对于夏和先商的世系,《竹书纪年》中的资料最为丰富,更因为其成书远早于《史记》,诸多材料为后世研究所证实,更显珍贵。如果我们仔细研读《竹书纪年》会有这样的印象 - 夏的历史记录似乎是先商史(来自商的史料)和先周史(来自周人的传说)的拼凑: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于商丘”《竹书纪年。帝相》
-- 注:相莫非就是相土?!
“三年。復田稷。后稷之後不窋(窟)失官。至是而復。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竹书纪年。帝相》
--- 注:后稷不可能生的这么早(更不可能如先周世系中的说法,成了帝喾之子)。
“十二年。殷侯子亥賔于有易。有易殺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綿臣。”《竹书纪年。帝泄》
--- 注:简约的夏史用如此篇幅记载先商事,甚为可疑。
“十五年。商侯履遷于亳”《竹书纪年。帝癸》
--- 注:桀叫帝癸(又成履癸),而当时商侯也叫“履”(《竹书纪年》中的所谓成汤),大乙(成汤)的父亲叫主癸(或甲骨中的“示癸”)。桀和主癸岂非一人哉?
再看看《竹书纪年》中对商代的记录:
“十五年。命邠侯高圉。”《竹书纪年。祖乙》
--- 注:高圉=先周世系中的毁隃?邠侯=周?
“十九年。命邠侯亞圉。”。《竹书纪年。盘庚》
--- 注:正是先周世系中的亚圉。因此确认:邠侯=周。
“十三年。西戎來賔。命邠侯組紺。”《竹书纪年。祖甲》
--- 注:組紺=先周世系中的公叔祖类?
“二十一年。周公亶父薨。”《竹书纪年。祖乙》
--- 注:此后均称“周公”,不再称“邠侯”。原因很简单:公亶父乃此前已带领族人离开邠地,跋山涉水,定居周原!
(王国维最早研究过的著名的《甲骨文合集 32384》)
商自汤至纣17代,先周自喾至武王17代。先周世系中的喾至后稷一代传承可能是“先商”世系中喾至主癸的14代传承,果真如此,则商与先周同时,夏桀、主癸,甚至后稷,几乎是同时代的人物。
(用来确认武王伐纣年份的名器“利簋”之铭文)
如果此说成立,则商周同祖(帝喾=大禹),先商的历史和夏的历史完全重叠,从帝喾(大禹)传到主癸(桀),而后部分人众由于有待考证的原因(比如:王位继承之争)西窜(或北逃),成为先周历史之诸部落首领,而留下的大部人众接着演绎了商的历史。后稷的儿子是不窋,“不窋失官,奔于戎狄之间”可能反映了商和先周这两群人的大分裂。商的历史和先周的历史完全重叠,直至武王伐纣。现存的夏世系有可能是周人对大乙(商汤)之前的历史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