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摆娃娃书摊

伢伢书又叫小人书,伢伢书,连环画,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上海,因图文并茂,易读易懂,又有优秀的艺术沉淀,所以广受欢迎。

1925年至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的连环画,题名上有了“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称谓,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将这一艺术形式定名为“连环画”。从1920年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版式。

以前不管是在武汉的集市上,还是在学校、公园、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总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伢伢书摊。我们汉口花楼街百子巷后院有一家姓侯的爹爹,因腿脚残疾,就在巷子口摆了个娃娃书摊。刚好巷子口靠近后花楼,两边都没有门面,正好摆上书摊,放着小矮长条凳,小伢们可以坐着看伢伢书了。  

一大早,伢伢书摊由他的儿子和女儿抬着装书的薄木架,靠墙摆着,再把伢伢书封面画粘在几张木板上也一并挂出,伢伢书则用牛皮纸装订起来,写上书名,一查就可找到。

出租伢伢书当初也是一种谋生手段,我们这些小伢们前来租书一般按伢伢书原价的1/10,如一角之内的书,只要1分钱,两角之内就2分钱,最厚的也只3分钱。像我们男伢们喜欢看《水浒》、《西游记》、《三国》、《杨家将》、《岳飞传》《七侠五义》等娃娃书,书中故事波谲云诡、曲折离奇,主人翁武功盖世,侠肝义胆,个个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还有一些由电影改编的伢伢书也很吸引人,因为热门电影看不起,就找这些新出版伢伢书解解馋,如《海魂》、《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战斗故事,那些反特电影改编的伢伢书,如《国庆十点钟》、《铁道卫士》、《羊城暗哨》、《秘密图纸》等,看了不想放手。

伢伢书的特点就是你识字不多,仅看那些画面,就可以知道其中意思,给小伢以知识的吸收和情感的熏陶。  

如果没有钱,也可拿牙膏皮子来换,一个牙膏皮子值3分钱,这也可看三本或两本娃娃书,所以有时家里牙膏差一点并没有完全用完,就把家里每个人的牙刷都挤上牙膏,好拿去换书看。有时几个小伢还趁侯爹爹不注意,偷偷在彼此之间换着看,尽量减少花钱,多看书,其实侯爹爹心知肚明,也不那么认真,都是巷子里的伢们,多看几本也不追究。小伢喜欢看书是好事嘛!

我喜欢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男孩,他贫穷正直倔强,在我心中引起很大共鸣。

有一次新到了一本《中锋在黎明前死去》,是外国电影改编的,写一位足球中锋和一位歌女为了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拼命工作而最后因伤病和青春不再,被老板抛弃的悲惨生活故事,侯爹爹推荐给我看,我说没有钱也没有牙膏皮子,他毫不在意,说不收钱,拿去看。说实在的,侯爹爹摆伢伢书摊,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当看到我们小伢聚精会神翻书时,他喝着茶,微笑着,悠闲自得很啦!

每当放学之后,尤其是逢节假日,伢伢书摊前人气最旺。摊前坐着的、弯腰立着的、趴在背后的,围成一个“疙瘩”。没花钱租书的小朋友,讨个便宜,挤在旁边白看几眼,即使看不出娃娃书描绘的头绪和情节,也不肯离去。由于租书、看书的人多在饭前,饭后的空挡里,所以书摊的主人常常无暇回家吃饭,总是在街头吃家里送来的饭菜,忙活一天也只赚个辛苦钱。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视文化的兴起,伢伢书这一艺术形式,逐渐被小伢们所冷落,最终独守寂寞,销声匿迹。如今,往昔那样的娃娃书,只有在旧书市或收藏品市场上才能觅到。而曾经红火一时的娃娃书摊,也只能成为人们记忆深处的一张黑白照片了。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解放大道

近期一些公众号转载、引用本公众号内容并注明出处,本号表示欢迎;但有公众号引用后未注明出处,请自爱!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华州记忆:怀念华县消失的小人书摊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想起那些看"娃娃书"的年代 作者    胡博玮   偶尔看到微信朋友 ...

  • 秋日淘书小记(1)|杜宇

            立秋后的废都,突然间天凉了起来,有种秋风送爽的感觉了,但秋雨也多了起来,昨日,好不容易放晴了一下,顿觉得蓝天白云煞是可爱.         下午5点,开完会骑车赴旧书摊一游,生意不好, ...

  • 老照片里的故事小人书也称为连环画。小人书...

    老照片里的故事 小人书也称为连环画. 小人书分手绘版,电影版. 手绘版小人书的作者有著名画家: 赵宏本 .颜梅华 .刘继卣 .贺友直.顾炳鑫.刘旦宅 .华三川 .王叔晖.雷德祖.董辰生.丁世弼.施大畏 ...

  • 胡子随拍|85《旧书摊》

    记得在读书的时候,在校门口有一个三轮车推着的旧书摊,应该是趁着我们学生下课了才赶到这个的,当然,每次我都会不例外要翻翻有没有喜欢的书,有一次发现一本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记>当然毫不犹豫的 ...

  • 关东乡村那些渐行渐远的100余个老行当

    关东乡村那些渐行渐远的100余个老行当 崩苞米花 跳大神现场(2014年冬天拍摄于五常市大山里) 时过境迁,一晃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那些关东乡村的老行当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也许有许多人已经忘记了. ...

  • 文化风情<40> | 细说保定老行当——摇煤球

    // 摇煤球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定会感到这是一种很脏.很累.很土的行当.脏和累那是不用说的,但这个行当并不土,并且在当时还是比较时尚的,因为那个年代在保定不是任何人家都能够烧得起煤.摇得起煤球的.即 ...

  • 【武汉老行当】钱庄的兴起与衰落 银行取而代之

    钱庄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业组织,它最初是经营不同货币的兑换,称为钱店.后因币种繁多,之间比价经常波动,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钱庄便应运而生.武汉三镇中,汉口最早有钱业,大约产生于清道光年间,钱 ...

  • 【老行当】棉花行辉煌的过去 好花不常开

    汉口向来为华中地区棉花集散中心,国内棉商交易枢纽.清末,洋务派倡议振兴实业,建楚安纱厂,民族纺织业在汉兴起,棉花需要大增.华中地区农村植棉面积相应扩大,棉产量逐年增加,湖北省原棉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

  • 武汉老行当 ▏烟业 完税大户

    太古洋行码头工人搬运烟箱. 卷烟在武汉没有流行之前,人们一般吸用水烟或旱烟,烟叶行集散河南许昌.邓县.襄城和湖北均县.黄冈.咸宁.孝感.黄梅等地,以及西南.西北诸省的烟叶.在1915年有烟叶行162户 ...

  • 武汉老行当 ▏鱼行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的老行当

    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地处江汉交汇,自古水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鱼业开始于渔人,不管是网捞钩钓,都以卖钱谋取生计.后来,劳作的与贩运的分开,鱼客与鱼贩分工,鱼行就开始出现. 每当鱼产丰盛时,打渔 ...

  • 武汉老行当 ▏会馆与公所 商家的会所

    粤东公所(广东会馆) 自明末清初起,汉口即为各省商贾来此贩卖与采购的集散货物中心.商品交易多,则经营商品的商人也多,籍贯同属一个地区的称为同乡,经营同属一种商品的称为同业.交易越频繁,越是需要订立一个 ...

  • 老行当 ▏行头 戏剧用品行

    记得在汉口中山大道民众乐园斜对面,曾有一家戏剧用品商店,门面不大,路过可以看到小小橱窗里漂亮的展示,有盔头.髯口.戏服.鞋靴.把子等,花花绿绿,色彩艳丽,我每逢上学放学路过时,总不忍多看几眼. 盔头是 ...

  • 老行当 ▏旧时汉口的房地产业

    旧武汉,还没有"房地产"一词,那时的房地产适合那时的经济关系. 汉口由一片芦苇荒洲成了商品集散地后,各行业兴旺,店铺布满在今天的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及周边小巷内,还有与此相匹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