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烙印(二)——从父读书

童年烙印
张文秋
(二)从父读书
1908年,我5岁。有一天,外祖母领我去看望父母。
我和炳珍妹妹在母亲房中玩得正高兴,忽然听到后堂里传来徐氏祖母的高声大骂。可以听出她在骂我母亲对她侍奉不周,说我母亲是穷家小户出身,没有教养,不懂规矩,不够资格当少奶奶,不配做张家的媳妇,她还恶狠狠地将我母亲推倒在地。丫头在旁看见,同情地把母亲扶起来,徐氏祖母竟把丫头也狠狠地打了一顿。
母亲含着泪回到房中,坐在床上气得说不出话来。父亲站在母亲身边不住地叹气,妹妹抱着母亲大哭,外婆也在一边掉泪。我睁大眼睛,吃惊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事。
过了一会,父亲对外祖母说:“妈妈呀!我真对不起庆兰,我们结婚以来,她尽心竭力地抚育儿女,费了许多心血。一家人和睦相处,过得本来很美满。想不到这个二姨娘,使庆兰受了许多凌辱和委屈。父亲有病在身,我怕告诉他惹他生气,加重病情。因此,只有求妈妈您谅解,待我父亲病情好转后,我会请他想法平息这些纠纷的……”
外祖母听后说:“你家二姨娘刻薄人、辱骂人的事,我早有所闻。此事与你无关,我不怪你。你的一片好心,我也知道。
我看到我心爱的这些人一个个被欺负得泪流满面,也禁不住气得哭了。我在屋角找到了一根木棍,抄起来就往房外跑,想去打徐氏祖母。
我的反抗精神使父亲大吃一惊。他追出房门,将我紧紧拉着不放。我就在他怀里拼命挣扎,弄得他大发脾气,吼道:“你要与她拼命?你这小命不想活了!”母亲和外祖母也赶出来帮忙,好说歹说才将我拉回房里来。
父亲等我平静下来后,对外祖母和母亲说:“前珍这种脾气很不好,现在年纪小,还没关系。眼看渐渐长大了,要教她学一些礼貌和规矩,我想把她留在家里读一点书。妈妈也可以住在我家里,等前珍过惯了,妈妈再回去,不知道好不好?”
外祖母和母亲都同意父亲的安排。于是,我就开始了从父读书的生活。
父亲在书房里供上孔夫子的牌位,让我拜完了孔夫子,接着要我拜启蒙老师我的父亲。父亲令我端端正正地在小凳上坐下后,对我说:“我来当你的启蒙老师,教你学点礼貌。你要好好用功,学好了将来好做人……”
我学的最初两本书,一是《女儿经》,一是《三字经》。从这两本书里,我知道了父母骂是不能回嘴的,拿棍子打祖母当然更是不行;我还知道了人必须接受教育,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用人。
父亲的教育方式是一边念书,一边解释。他既教给我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教给我传统的封建观念。我接受了他的启蒙,觉得又甜又苦涩,仿佛得到了什么,又怅然失去了什么。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满山遍野乱跑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玩耍的快乐再也不会有了。
我回到父母身边时,祖父的身体已日渐虚弱。他终日清心静养,足不出户。我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祖父,就是在他的书房里。
父亲带我进去,我看到一位身材魁伟,面貌慈祥的老人。父亲要我向祖父下拜,祖父拦住了。他双手把我抱在怀中,抚摸着我的头,说:“听说你学得很好,我很高兴。”他轻轻叹了口气,又说:“可惜现在附近没有女学,不然,可以送你去读书。”接着对我父亲说:“我看这孩子虽然年幼,却很聪明伶俐,不同一般小孩,将来长大后可能有出息。你要好好教育她,让她成为有用之材。”
祖父要我经常来玩,还要送我礼物,并问我喜欢什么。我四处张望,最后看中了祖父书桌上的一个绿色水晶墨盒。没等我开口,祖父就看透了我的心思,他将墨盒送给了我,说:“拿去好好写字吧!”看得出来,他热爱生活,喜欢我这个年幼的小孙女。我也喜爱和尊重祖父。
然而,我和祖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他在我回家后不久,大约半年多就离开了人世。在祖父的灵前,我泪流满面,他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断想到他对父亲说过的话:“这孩子不同一般,长大可能有出息。你要好好教育她,希望张家能出个巾帼英雄。”
父亲也时时记得祖父的这些话。他对我母亲说过:“我父亲的眼力是不会错的,我看前珍的言谈举止就是不一般,我们要好好教育她。这孩子将来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我们切不可大意。”母亲很同意我父亲的看法,他们一起加强了对我的教育。
父亲把着手教我下象棋,给我讲象棋的来历和演变。父亲还经常给我讲故事,从他那儿我知道了古代许多杰出妇女的名字。如《胡茄十八拍》的蔡文姬,当垆卖酒的卓文君,风流女皇武则天,一代词人李清照,抗金名将梁红玉……她们有的是才情横溢的才女,有的是胜过须眉的巾帼英雄,一个个都让我心驰神往。记得我曾经问父亲,为什么把女中豪杰称作巾帼英雄?父亲说:这是从夏朝开始的,当时妇女戴的头巾名叫巾帼,在举行祭祀大典时,贵族妇女常戴着彩色的丝织头巾,这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头巾上还缀着金珠玉翠做成的珍贵首饰,人们把妇女看得很珍贵,就尊称她们为巾帼,后来就成为妇女高贵的代名词。
那时候,12岁的我对父亲十分佩服。我奇怪他肚子里怎么装着那么多学问,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让父亲失望。
在父亲的指导下,我读完了《女儿经》和《三字经》后,读过《千字文》、《百家姓》,以及《女四书》、《烈女传》等等。这些书的思想意义自然十分有限,然而,读书识字却为我以后迈进广阔的知识天地创造了条件。我永远感谢父亲对我的文化启蒙。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0)

相关推荐

  • 孟师爷奇门运筹丨十神在奇门遁甲中的应用

    十神:以日干为中心 与日干本人相关的十种关系.十神主要是对于人们六亲方面的一个相克测算.因为能够克到人的,一般都是在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亲人.朋友等等,注意好这方面,就可有效地保持自己的平安. 口诀: ...

  • 无非是些温热罢了。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自从把步数跟微信关联之后,每天都有一万多步,偶尔有个两万步. 一个朋友说,为啥走那么多呢.我说,锻炼一下,过年好走亲戚啊.这话一说,眉眼顿时活泛了,好 ...

  • 【原创】王占亭:《母亲》

    原创作者:王占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 母  亲 >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是中国二十世纪末绝大多数农家妇女一生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母亲亦是这一宿命的写真版本. 母亲于一九二八年 ...

  • 开到荼蘼花事了 | 俯向大地的荼蘼

    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十里扬州路, 豆蔻梢头二月初. 聘聘袅袅十三余, 俯向大地的荼蘼       文 | 夏梓言 暖暖的午后,阳光落满窗台. 空气里,氤氲着干净的草木香息,是荼蘼. 在那辽阔无边苍茫 ...

  • 2021年5月刊【卷首】:二十一世纪读书指南

    这个题目很大,笔者还不敢胡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文史大家金克木先生在一篇小文<书读完了>中提出的.近二十年教育改革,人们几乎天天谈阅读,但论问题和思考,还未有超出此文范围的. 总结起来, ...

  • 童年烙印​(三)——初入校门

    童年烙印   张文秋 (三)初入校门   祖父去世以后,父亲遵照老人的遗嘱与徐氏祖母和我那已经成家的二叔张凯.三叔张蜜分了家.他带着我们全家搬回了旧居,然后悄悄挖出祖父埋藏的财宝,慢慢置办田产,修整房 ...

  • 童年烙印(一)—— 幼年

    童年烙印   张文秋 (一) 幼年   我出生于1903年12月1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三十日).与我同时出生的,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我的乳名叫前珍,妹妹叫炳珍. 我们来到人世,已在祖父弃官归里以后. ...

  • 童年烙印(六)——天门求学

    童年烙印   张文秋 (六) 天门求学   在父亲去世后的日子里,我们家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我母亲的远房堂妹,我的五姨孔庆惠. 五姨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她年幼的时候,父亲做主给她订了一门亲事,没想到她 ...

  • ​童年烙印(五)——失学

    童年烙印   张文秋 (五)失学   孙家桥小学不办高小班.我和妹妹在拿到初小毕业证书的同时,也就失学了.我象被当头泼了盆冷水,伤心地哭了起来. 父亲见我痛哭,很表同情.他安慰我说:"你不要 ...

  • 童年烙印(四)——另一种革命启蒙

    童年烙印   张文秋 (四)另一种革命启蒙 母亲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大了李氏留下的3个孩子,并且先后体面地为他们操办了婚姻大事. 我大姐嫁给了县城内的曾家,二姐嫁给了官桥埠的蒋家,我的两个姐夫曾先 ...

  • 我无忧的童年【二】

    〓 第 1479 期 〓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上文链接,点开即看:我无忧的童年[一] 一九五三年,我们全家搬到了三义村,住在了村东头宋进财大哥的空闲房里,外面是掏空两间的大教室,里边一间是我们 ...

  • 在路上-童年(二)

    童年时的开心有多种多样,怎样才能让童年时代开心其实取决于童年时代的本身,在你的童年时代可能生活不咋样,可你过得很开心,但如果你的童年时代生活的很舒适,可你却不开心.我们通常都会用成年人的眼光和心态去断 ...

  • 曾国藩十二经:读书六要功夫

    一,有志有识有恒.把读书同立志相结合,长期坚持. 二,欲为好人好官名将,须有好师好友好榜样.不为圣贤,便好禽兽.读书同修身结合起来,以圣贤榜样,学圣贤功夫. 三,只读经典,一书不通,不读其它. 四,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