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0)

相关推荐

  • 成为内心清净的人

    生长万物,养育万物,并且赋予万物独特属性的造物主,万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崇拜他.感谢他.然而,万物之中被赐予智慧的人类,却常常是忘恩负义的.当人类因拥有超越万物的智慧而享受各种方便的同时,也因用智的方向 ...

  • UC头条:静心篇——静心入门

    关于静的问题,一直是说不完道不尽,它即是入门,也是最高境界.师父有关于静的二十篇文字,都是他口传,然后弟子们做的摘录,我把它们整理如下,可能有些重复,大家不妨当做参考,对启发您的思考或许有帮助. 引 ...

  • 继张载“为天地立心”后,王阳明为“人”也立了一个“心”

    东方既白 著 众所周知,以龙场悟道为发端,阳明心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理论支撑的心学体系.纵然经过了500多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了今天"信息大 ...

  • 这才是真正的惭愧

    <菜根谭>中说:"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间."这句话说得很好,意思是当人看到雪花飘落后的月光之夜,天地一片银色,心情就会清朗 ...

  • 《道德经》:20句话,20种处世大智慧

    《道德经》:20句话,20种处世大智慧

  • 老子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 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

  • 还原版《道德经》老子自序二:我独异于人

    本章是还原版<道德经>"老子自序"中的第二章"我独异于人",全文如下: 使我絜有知,行于大道,唯迆是畏. 大道甚夷,人甚好解.恍兮其未央哉,惚兮其若 ...

  • 道德经的奥秘

    一.老子传道 真假不一定是相对的   中华文化的根源就是易经 读道德经要检讨自己,抱着冷静恭敬很真诚的态度好好听听老子的话,回头调整自己,而不是用我 的看法评价老子. 为什么和老虎在一起?和老虎说什么 ...

  • 小国寡民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80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 ...

  • 道德经三十四章——大道汜兮

    这一章继续对道进行赞美,进行美誉. 先贴下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 ...

  • 《道德经》:人生处世,要体悟“善藏”的道理

    一. 人生处世,须知善藏之道理.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蕴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修养的正人君子,他的思想行 ...

  • 道德经起名全集:冰清玉洁的女宝名字,清新脱俗

    关注<吉生起名>小程序,免费起名(中文名.英文名.小名乳名.查重名.汉字五行). 人名.地名.物名.品牌名.公司名.机构名等等都是一种文明的符号标志,富含文化成分.中国人的名字只有短短的一 ...

  • 《道德经》:四种处世大智慧,读后受益

    大道知行 2021-03-22 08:58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语言优美的经典.战国中期以后,以<道德经>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了道家.道教两大学术文化系统.鲁迅曾 ...

  •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

    这一章短小精悍 ,内容值得考究,值得记下. 下列出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人贵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