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药材这样用,补气升阳还降血压

黄芪是一种著名的补气药物。

在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黄芪被称为“上品”草药。

按照“中国药典”的说法,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排毒的功效,被历代医家公认为“补气之力”。

意思是黄芪在补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用于抵御外来疾病和病原体的侵袭,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防病能力。

一、“黄芪”的来历

其实,黄芪本来叫黄耆,二者同音,耆的意思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相传古时候有位医术高明的老人,一次在山上采药,突闻惊叫之声,老人本就怀着救死扶伤的心,就赶紧跑过去探视,原来是一个孩童跌落悬崖,挂在了半空,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老人凭借多年上山采药的经验,抓住藤蔓,攀爬到孩童身边,试图把小孩托举上去。眼看孩子已经得救,老人却因体力不支坠落悬崖。

人们感念他的恩德,将其埋葬立碑纪念。后来,在老人的坟头长出了一株叶子像羽毛一样的植物,发现它的根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因老人面容色黄,就给这株神奇的仙草取名为“黄耆”。后来慢慢流传,就成了今天的黄芪。

二、黄芪的功效

第一、补气养血

黄芪具有补气益中以及养血补气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身体倦怠、气虚、血虚以及气衰等毛病,有效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第二、降低血压

科学研究发现,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含量,特别是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糖也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

第三、益气固表

中医认为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消毒生肌,对于一些水肿的情况也有不错的疗效。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盗汗、浮肿以及溃久不敛的情况,都可以将黄芪泡水服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三、黄芪并非适合所有人

1、肾阴虚、热毒过盛、湿热者请勿饮用。

如果是肾阴虚、热毒过盛、湿热者,最好不要喝黄芪的泡水,因为这样不仅会使身体难以恢复,还会加重病情。

2、女性经期不能喝。

女性经期也不允许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感冒发热不能喝。

黄芪有固表之功,而寒热患者曾受外邪侵袭。

这时如果喝了泡过水的黄芪,很容易把致病因素锁在体内,导致感冒症状加重或缓解困难。

4、孕妇不喝。

孕妇在孕期最好不要服用黄芪,否则容易导致胎儿流产,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孕妇在孕晚期应多加注意。

由于黄芪外表坚实,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对人体来说是需要宣发的,所以春天不适合与黄芪一起泡水,否则会影响人体的宣发。

四、黄芪的用法

黄芪+枸杞

功效:养颜抗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预防衰老的人士,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黄芪+当归

功效:益气生血。

适应症:适用于劳倦内伤、积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黄芪+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者。

黄芪+甘草

功效:平补气血。

适应症:适用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中老年人群。

黄芪+人参

功效:甘温补气。

适用症: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黄芪+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乏气懒言等。

黄芪+升麻

功效:升阳举陷。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五、黄芪补气升阳降血压的方子

药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10克,菊花10克,双钩(后下)12克,夏枯草12克,甘草6克。

适用于清阳下陷、浊阴上乘所致的高血压。症见头晕、头昏、目眩、动则为甚、视物模糊、面色白,或兼见心悸气促、腹部坠胀、内脏下垂、大便泄泻清稀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中益气汤加菊花、草决明、夏枯草、钩藤等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