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了, 改变迫在眉睫!

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太大了

为什么呢?

因为要学的东西太多

比如高中有9门主课

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物化生

加上体育、美术、音乐、书法和劳动课

有的学校还有信息技术课、生涯规划课

就足足有16门功课了

如果再算上艺术生的专业课

比如播音主持、舞蹈等

那就是17门功课

这实在是太多了

要知道一天只有24小时

除了吃饭睡觉外

时间并没有增多

在有限的时间里

要学习那么多的课程

所以多半同学就只能疲于应对了

一些听话的学生

也像被压弯的稻草岌岌可危

教育专家设置这么多课程的初衷

原本是希望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

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但说实话

以笔者所见

很多学校很多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

最后都不免流于形式

大部分学生都感觉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

最后什么都学

却反而什么都不会了

任何人都知道

多而不精并不是什么好事

什么都懂什么却都不精

学生一旦毕了业

会第一时间把所学的知识全部忘掉

还给学校和老师

而不是会继续使用它

将它运动到日常的生活中

这样的学习意义何在?

我们喊了那么久素质教育

但占主导地位的

却还是应试教育

课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越开越多

学生的作业没减少

反而随着课程的变多而增多

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绝对不是多学科教育

而应该是精益求精的专科教育

这个社会缺的不是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不精的人

缺的是在某一个领域有特长的人才

所以真正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全力培养学生的某一项能力

而不是全面撒网或许对学生会更好

德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提出

“Less is more”

意思是少就是多

这个理论得到了很多行业的认可

并贯彻执行

效果也很不错

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比如中国国画就很讲求通过留白

来获得深远的意蕴

中国的诗歌也一样如此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陈与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都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凡事都不可面面俱到

同样我认为在教育中更应如此

事实上,人不可能是全才

教育不能人为的把人往全才方向去培养

明明知道学生精力有限

却偏要设置太过课程

这不但不会帮助孩子成长

反而会害了孩子身心健康

爱因斯坦是个天才

但他也只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

虽然他也喜欢小提琴

郎朗是天才钢琴家

但他其他方面未必就比其他人好

李白除了诗写的好

其他方面并不突出

虽然他吹牛的本事不小

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能钻研

而不是什么都学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高中阶段早点分科

高一下学期其实就可以分文理科

因为6门学科真的已经够多了

当然如果能把学考免了就更好

而如果对偏科生来说

可用其他任意一门优势学科代替

就更是再好不过了

相信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不会疲于奔命

只有这样

更多学生才会考入更好的大学

只有这样

才会有更多学生有一技之长

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

去认真思考

到底要度过怎样的人生

教育部门领导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应试教育一天不真正得到改变

学生就多受一天罪

改变,迫在眉睫!

-------------------------

免费获取万卷好书

推荐好书好诗好故事

分享即快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