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岩读诗 II 10人10首 (河粉文学77期精华版 )

作者简介:高瑛,1933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1948年考入哈尔滨行知师范艺师班。1949年建国前被招入松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做舞蹈演员。1955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和艾青结婚。1958年随艾青去东北北大荒,两年后又随艾青去。1979年艾青的右派分子问题得以平反后,又随艾青回到北京中国作家协会,经组织安排任艾青秘书。著有《我和艾青的故事》《山和云》《诗的牵手》等,其诗精粹深邃。

藤
文/高瑛(北京)
属你最多情,
爱上了谁,
就和谁缠绵一生。
冯岩读诗: 诗人用亲历的人生,抒写爱情截句《藤》,也用爱情诠释这首诗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诗因为有了情感而温暖也有了生命,更因为诗人用像藤一样的人生不离不弃的爱,缠绵而青春地抒写辉煌的人生。
〈01〉

作者简介: 国家一级作家,骏马奖获得者、“百年新诗最具实力诗人”、国际诗人笔会副主席、东西方诗人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蒙古文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作协顾问、辽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出版作品集40余部,有塞尔维亚语本、英文本等,曾获多种奖项。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台湾新诗学会颁“弘扬诗艺”,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授“龙文化·突出贡献奖”,蒙古国中央省授“议会90年奖章”、最高荣誉奖章以及苏木荣誉市民,国际诗人笔会颁授“中国当代诗人突出贡献金奖”。

苏鲁锭
文/萨仁图娅(辽宁)
大纛苏鲁锭是蒙古族的象征
蒙古军队的军徽展示雄风
是蒙古民族守护神无比神圣
代表至高无上与战无不胜
八百多个春秋过往
勇往直前的旌旗始终受祭奉
长生天下象征战争与力量
是黑色哈喇苏鲁锭
大草原上象征和平和权威
是白色查干苏鲁锭
仰望我就怦然心动血脉澎湃奔涌
先祖所赐豪迈在苏鲁锭锋芒上升腾
冯岩读诗:
诗人用苏鲁锭物象比喻一个民族的安宁,诗人的爱国情怀在这首诗里燃出沸点,这就是一位爱国诗人,她记忆的长河里流淌着生生不息养育她的大草原的神圣、和平和安宁。
〈02〉

作者简介: 孔坤明,广东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第二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河南《大河》诗社副社长。有作品刊发于《中国作家》《诗选刊》《延河》《芒种》等。《春花秋实:凤凰山的天地良心》荣获“凤凰山杯”全国山水诗大奖赛二等奖,《春色满园》获《抒怀2017现代诗精品选集》(中国文联出版社)金奖。

淡淡的槐花香
文/孔坤明(广州)
她转身
老槐树也跟着转身
她回头
老槐树也跟着回头
满树的槐花
淡淡的花香
一张老槐树的脸
布满岁月的沟壑
她去了远方
一个黄头发的少年
老槐树下
追寻一群高飞的云雀
一片最美的羽毛
这美好的瞬间
神看到了
多年后,她来到
老槐树下。只看见
一颗小槐树,又长成
老槐树的模样
( 2019.05.30羊城南方医院)
冯岩读诗:
一幅人生的画卷悄然舒展,一种以本体槐树来借喻人生喻体的诗歌写作技巧,用独特视角,构思创意与意向和谐勾勒出一张人生情境图片,诗歌的内涵和外延成为本诗的高度,在人生流转的光阴中打造经典。
〈03〉

作者简介: 林巧儿,笔名月芽儿,广州人。英文翻译,习诗多年。主要写作现代诗、格律诗词、文学评论。诗词发表于各类报刊报刊,多次获得同题诗赛奖项。入选若干诗歌年度选本。认为诗歌是思考者的哲学。出版《月芽儿短诗选》(中英文)。

草色微微
文/月芽儿(广州)
那些行人,骑车者
如春天的风与雨,麻溜地过去了
唯独水果担子卡在栏杆前
对它而言
这应该是一道意外程序
担子里的草莓圣女果低头相拥,红脸
以浓重的乡音讲述对宿命论的看法
她们说,小溪,青草,泥土,锄头
这些无可夸耀的元素
已经帮助谋划了了一条春天的路径
栏杆前的保安与瘦女人
像两株阴生葛藤
突然暴露在猛烈的阳光下
茫然,正争着各自论述故事
冯岩读诗: 诗人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暴露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位弱者对宿命的抗争。诗人以悲悯的情怀感触世间百态,关爱低处的事物,诗歌、诗品因有语言有了温度彰显高贵和现实的意义。
〈04〉

作者简介:王小岛,笔名小岛,一九七四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佳木斯市作协会员,《荒土文学》杂志主编。一九九零年出版儿童散文诗集《绿色的希望》(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九十年代中期因故创作中断,2005年重新写作。诗歌、散文作品见于《星星诗刊》《绿风》《诗神》《新诗大观》《诗中国杂志》《诗歌报》《中国西部文学》《青年作家》《青海湖》《芒种》《山花》香港《圆桌》等海内外文学报刊,《大西北诗人》诗刊签约作家。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新世纪诗选》《2011——中国散文诗精选》《大国传世诗文》《诗人样本优选2018》等多种选集、丛书。

梦之谷
文/小岛(辽宁)
我拂去眼里的灰尘
痴情地去远眺
那永远失去的历程
那折断了胳膊的泥娃娃
那陪我做过玻璃般水晶之梦的幻想儿
已不再是我小弟弟一样的伙伴了
我赤裸着童贞的身子
爬行在绿茸茸的草地上
去捕捉一只白蝴蝶的风景
只能在记忆的最底层加以寻找
我苍老无比的外婆
在冬天草屋的火炉旁
烤熟的一串串关于远山野性的传说
已变成遥远而遥远的印象
我发现 我已经长大了
世界在我的眼睛里
不再是一片玫瑰色的单纯
冯岩读诗: 诗人用拂去灰尘的眼睛抒情的笔调回忆童年,时过境迁,童年已逝,一切都成为眼里的记忆,但那串起来的记忆像梦一样在心头缠绵,像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滋养着绵绵的思绪,也让读者走进这美妙的记忆。
〈05〉

作者简介:黄天刚,贵州省遵义人,省作协会员,在《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潮》等刊物发表作品。

挖煤民工
文/黄天刚(贵州)
卷曲着蠕动
仿佛在大山的子宫里
吸收营养
十小时的工作量
犹如十月怀胎
煤洞封闭后
你走了出来
大口地喝着阳光
脸是黑的
半截身子是白的
跳进河里
水洗不净一生辛酸
冯岩读诗: 诗人用卑微的人物素描意象写意一个挖煤工人洗不净的辛酸,诗人悲悯之心把一个小人物打造出生动鲜活的形象,并赋予同情,让读者霎那有泪崩之感。
〈06〉

作者简介:杨贤明,诗词诗歌爱好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选刊》《芒种》《延河》《中国诗人》《辽宁诗界》《大河》等国内多家报刊。

寻
文/杨贤明(安徽)
一只鹰,终生在高处用眼睛劳作
一只麻雀,只能在地上跷着尾巴点着头
我也在这个世界上,打捞了57个春秋
从奶香中到书香里,憧憬着自由
用鹰的敏锐,麻雀的方式
一片天空洗的很干净
爱巢中的光景也流彩添趣
就这样在暖窠中
自由法则丢之脑后
农夫和蛇不再是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不再是传说
只有站在鹰的高度
麻雀的心态去审视丑陋
冯岩读诗: 人生的高度通过两种事物的对比来审视生活的高度,是随遇而安还是不择手段达到别人视线里丑陋的高度,诗人在对比中寻找人生答案,诗歌开启意象笔法技巧,融入诗意生活。
〈07〉

作者简介:谢美远,诗作散见《诗潮》《诗选刊》《散文诗》《福建文学》《情感读本》《生活创造》《中国少年报》《福建日报》《小学生周报》以及《厦门日报》《闽西日报》等地市级报刊杂志及民刊。诗作曾获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比赛奖,省"我为祖国写首诗"奖,"王亚平杯"全国诗赛奖、"仙女湖杯"全国诗赛奖,"梦-乌镇"全国诗赛奖,以及数个地市级奖。曾兼任杂志编辑。曾自费出版诗集三册。

喝茶
文/谢美远(福建)
自从患上失眠症,就学会了喝浓茶
煮水,冲泡,滤出,学城里人
摆出优雅姿势,不出声饮尽
期间,我会呆望一会儿窗外
猜测夜色的底线,黑暗深处
有没有解不开的乱麻
偶尔在屋里走动一下
不发出声音,撇开了夜深人静
从东到西,没有需要缝补的墙
而我,还是妄图寻找出一小块破损
来打乱黑夜的秩序
墙上节能灯悬着一剂眼药
我不敢睁大眼,低下头续水
你看,一片片茶叶立在水里
多像夜色析出的碎沫
冯岩读诗: 诗人用逆向思维的意象用茶做引,层次分明地揭开暗夜里的“破损”,需要缝补的情感和刺眼的灯光在黑夜里刺眼的芒,只有低下头踏踏实实地喝下这杯浓茶水,才能稀释碎末里的人生真谛。诗作如这杯滚烫的浓茶,越品越香。
〈08〉

作者简介:倩男,本名關敏儀,現任「今音中外詩評選」副主任、策劃,是「香港文學促進協會」理事、香江資訊網副主編。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幼受父執輩的薰陶,自少便喜愛中國文學詩詞。廣結文化界前輩和友人,不斷努力硏習中國傳統文化,及熱衷於創作詩詞歌賦。深深拜謝張詩劍老師的教誨,以筆名「倩男」發表詩詞文章。

每人頭上一片天
文/倩男(香港)
我喜歡南地无际碧海藍天
也喜歡北國萬里冰封雪原
衹要是大自然的賜予
我都會欣然接受寄情其间
造物主集大成令我讚嘆
我喜歡飼養寵物生灵
小狗貓兒雀鳥神龜……
卻不能飼養莾蛇鯊魚
更不好要飼養一頭惡狼
因為我喜歡純真良善
不能忍受恃強凌弱
更不喜歡狡詐和陰險
冯岩读诗: 在磨圆了的生活广角中,诗人用纯真善良来饲养温顺的动物,用人类的善良、诗人的纯真在一首诗里酣畅淋漓地表达为人之道。
〈09〉

作者简介:石瑞雪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诗词学会会员山东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诗选刊》《延河》《北方文学》《散文百家》《参花》《中国新诗》《北极光》《长河文丛》《诗歌高地》《中华诗词月刊》《大别山诗刊》《山东青年作家》《辽宁诗界》......等文学期刊、人民网、影视及多家微信平台发表诗歌、古诗词,曾荣获中华文艺全国诗歌大赛二、三等奖!

山坳里的灯
文/石瑞雪(山东)
住山的人,与山做伴
茅屋一间,灯一盏
炊烟升起的时候
灯光亮着,一闪一闪
夜晚,鸡犬睡下
溪水静静地流过坡前
有风吹过
小树林在黑暗里打颤
夜鸟的叫啼划过山巅
一声长,一声短
茅屋里的人,进入梦乡
窗口飞出了沉沉的睡鼾
山坳里的灯,彻夜不眠
亮成了天边的星星
守候着山、人和这茅屋一间
冯岩读诗: 大自然的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在作者笔下悄然流淌出来,茅屋、灯盏、鸡犬、鼾声、梦乡,仿佛让一颗诗心陶醉在山坳里的大自然。
〈10〉

作者简介:冯岩:笔名小河马,现居辽宁大连,高校教师,副教授,2012-2013年度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1989年开始在省、市报刊发表作品;散文、小说、诗歌、翻译诗等作品散见《中国社会经济论坛》《人民日报》《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芒种》《辽河》等等 ,诗歌散文入选多种年选、合集版本,有诗歌散文获奖。
原创征稿信息
诗歌征稿信息:
1. 现代诗5-10首诗歌精品(个人专辑或读诗版);
2.一诗一译一评专辑(个人专辑诗);
3.散文1000--2000字三篇(个人专辑),
4.小小说1500字三篇(个人专辑)
注:凡专栏投稿提交2张横版照片,不少于百字作者简介。
现代诗投稿邮箱:zhangyuehui168@163.com (彩虹);小说、散文、随笔投稿邮箱:1365660703@qq.com(于金凤); 1140321004@qq.com(脱微娜);一诗一译一评诗投稿邮箱:1137509288@qq.com (小河马)
打赏须知:凡平台采用的稿件,专辑作者自行打赏。百分之八十归作者所有,百分之二十留平台运营费用。20元以下(含20元)不发放,合集费用留平台。自平台发布日起7天后发放稿费,投稿自愿,文责自负。
河粉文学编委
主编:冯岩 文华
编委:小梅 彩虹 于金凤 脱微娜 张涛
河粉文学顾问
万斌 孔坤明 王相华 姜群 项见闻 周慧卿
河粉文学媒体支持:品悦酒行
品悦红酒:张涛 18842688458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大都会(免费快递)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河粉文学”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平台发布的信息
经典栏目回顾:
一诗一译一评栏目:
冯岩读诗版:
冯岩读诗 II 10人10首 (河粉文学栖息地74期精华版 )
河粉文学好诗方阵合集:
文学栖息地--河粉文学 II好诗方阵”五一“诗歌特展(70期合集)
文学栖息地 II河粉文学好诗方阵”五一“诗歌特展(72期合集)
合作媒体支持:(点击链接可查看内容)
《辽河》2019年4期目录
《 如云诗刊》如云诗苑诗社
《今日诗界》《今日诗界》杂志
《风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