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燕云十六州为何兵家必争,看了地图恍然大悟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对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就没有终止过,而对于游牧民族的防御,最有利的办法就是依仗崇山峻岭的地形地势来设置防线。因此,就有了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地区以及燕云十六州等。

那么,这些地区都位于哪里呢?

在我国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贡献?

相比之下哪个更重要一些呢?

河西走廊,抵御西部诸强的天然屏障

河西走廊的位置,用现在的话说大体就在我国的甘肃省西部一带,南北两侧是天山山脉及喜马拉雅山脉,而它,就犹如一条走廊一般在两大山脉中横穿而过,成为我国古代与西域地区的唯一通道。

河西走廊地区地势平坦,适合骑兵突击,本来是对我国不利,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就时常利用这一便利优势向西汉王朝发动袭击。

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犹如四条减速带一般,将河西走廊分段阻隔,又利用走廊两侧险峻的地势设置障碍和伏击阵地,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反而成为我国历代王朝防范西北外敌的天然屏障。

汉武帝给予匈奴致命一击就是在河西走廊地区打响的,那也是大将军卫青的成名之战。

河套平原,历代王朝的战略粮仓

河套地区分为前套、后套、西套三部分组成,北抵阴山东至吕梁山,西面和南面被贺兰山和黄河环绕,犹如一个手套型的地区,位置分属现在的陕西、宁夏和内蒙西南部。

在秦汉时期这里就被打造成防御匈奴南下的重要战略要冲,汉武帝时期先后在这里设立了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并从中原地区大批移民到这里开荒驻守,以此戍边。

而河套地区最大的战略意义还不只是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而是因为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即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被中原历代王朝所看重。

在兵家看来,如果己方占据河套地区,就可以这里作为战略粮仓,利用崇山峻岭闭关据守。而如果被北方的游牧民族攻下河套地区,则会以此地放牧养马积蓄力量,随时可以进攻中原。

所以河套地区在我国历代王朝都被看作是兵家必争、必占之地,起着保卫中原地区长治久安的重要的作用。

北宋初年曾盛极一时的西夏王朝就建立于此,依靠河套地区的丰富物产和崇山峻岭的保护,与辽、金、宋,乃至后来的蒙古对峙多年而不倒,由此可见河套地区的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政治中心东迁后的重要防线

如果说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唐朝以前,防御北部游牧民族的主要就是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两大防御阵地的话,那么在唐朝以后,随着我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治、军事中心均逐渐东移,华北平原的战略重要性就逐渐凸显了起来。

原因是,华北平原较南面的华中平原地势较高,如果关外的游牧民族一旦攻占华北,继而就可以以俯冲的态势直接南下,占领河南山东等地,进而攻占整个长江以北地区。

关于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是从唐朝覆灭之后才逐渐显现出的,唐朝末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得到北方契丹的支持,不但认辽国皇帝做父亲,还将位于华北地区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就是现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西四省、市的北部地区,契丹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之后,利用其地势在此后始终可以窥视中原地区。

因为北宋王朝的首都就在开封,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对河南呈俯冲之势,所以整整威胁了北宋王朝160余年,直至最后,北宋也是因为失去燕云十六州而被金国一路俯冲灭亡的。

所以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并重新夺回燕云十六州后,就对该地极为重视。

一方面是燕云十六州的位置对于整个华北、华中地区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原历代王朝的劲敌——北方的游牧民族也随着中原王朝的政治核心东迁而迁移到了东部,所以这时候,明朝的重点防御对象也就转移到了燕云十六州。

朱元璋不但在燕云十六州设置重兵,修建高墙堡垒,还将自己最能征善战的儿子朱棣派去做了燕王,总揽华北防务。

后来,待朱棣当上皇帝后,更是直接将首都迁到了北京,使燕云十六州直接成为拱卫京师的屏障。待后来,这一策略果然得以奏效,在抵御关外的满清以及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条阵线孰轻孰重

说完我国古代的这三条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著名防线,就一定有人会问,相比之下,哪条防线对我国更为关键?作出的贡献更大呢?

其实,这三条防线本身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衍生的,所以,在不同时期,三条防线的主次关系也不同。

在唐朝以前,因为针对防御的主要对象是位于蒙古草原中、西部的匈奴等势力,所以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自然是至关重要。

而到了唐朝以后,随着蒙古草原东部及山海关外的契丹、女真等部族逐渐强大,外加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在东迁,所以防御重点也就随之作出了调整,燕云十六州成为顶替河西走廊与河套地区“新防御重点”。

但是三者如果严格比较的话,对我国历代中原王朝作出贡献最大的自然还是河西走廊。

原因是,首先,我国中原王朝汉文化的起源就源自于大汉帝国,而汉帝国的劲敌就是北方的匈奴。如果没有河西走廊的阻隔,外加在河西走廊给予匈奴致命一击的话,汉朝也许很难走出历史困境。

此外,在之后的历朝历代,河西走廊也依然起着西北屏障和战略要塞的作用,为我国古代西北、乃至全国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清朝时期,河西走廊更是备受历代皇帝重视,无论是康熙帝的十四子大将军王爱新觉罗·胤禵,还是雍正帝的得力爱将年羹尧,都在此镇守多年,其军事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每一个地区对于一个朝代、国家来讲都有着十分重要、且不可取代的重要性,而真正要了解这些,不能简单的从地理的角度出发,而是综合了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综合性知识,才能更完整的明白一个地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兴诗先生曾说:“只有用脚步去丈量过土地,才是真正了解它的深意。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如果不读书,即使行万里路也不过邮差!

刘兴诗老先生用60多年的时间,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结合60多年的心血写下了地理百科全书《刘兴诗给孩子讲中国地理》,这套书一共7册,以《伟大的中国》为开篇,从区划、民族、地形、水文等方面综合梳理了中国的地理、人文概况,其余6册对应不同自然区界的相应省份,科学清晰。

作者除了拥有专业扎实的地理知识背景,还擅长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自然地理与人文风情,让孩子享受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这套书籍现已上架百家度小店,一共7册,仅需要58元,除掉运费平均一本书不到8元,厚厚的7大本,仅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感受中国地质学家刘兴诗老先生60年的心血结晶,何乐而不为呢?

注 :文中地图来源于'三维地图看世界”视频截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