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後的故事(十):法比烏斯·馬克西姆

(0)

相关推荐

  • 此战,使他成为西方世界的战神!

    公元前迦太基和古罗马之间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布匿战争共发生3次,前后持续近120年. 3次布匿战争,均以迦太基的失败告终,最终迦太基被古罗马消灭,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此后,古罗马掌握了地中海的霸权. ...

  • 名将汉尼拔参与的布匿战争

    编著:(刘乐土) 战争地点:地中海西部 战争时间: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 推荐理由:汉尼拔以劣势兵力围歼优势之敌和罗马海军所采取的接舷战,都是战术史上的杰作, 对欧洲陆战和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战略之父”汉尼拔为何没能征服罗马? | 循迹晓讲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约翰班长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32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的军队 ...

  • 将罗马人连续三次打趴下,汉尼拔靠的不仅仅是战略?

    ▲马背上的汉尼拔雕塑 西方军事史上,汉尼拔被誉为"西方战略之父",拿破仑更是将他奉为"战神".很多人认为汉尼拔是靠着超前于时代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所以才能孤军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二):《隨想》

    (點擊播放) <隨想>卡納萊托 美術館里這幅<隨想>,作者卡納萊托.關於這幅作品,有個有趣的故事:卡納萊托為了競聘威尼斯美院院長,把自己想象中的威尼斯場景畫了出來,技驚四座,成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四):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迪

    掛毯:<砍下荷羅孚尼頭顱的猶迪> 這幅十六世紀弗蘭德斯(今荷蘭)製作的掛毯,描述的是聖經<朱迪斯記>(Judith,作品簡介譯作猶迪)裡的壯舉:亞述帝國大軍攻打以色列王國一個叫 ...

  • 作品背後的故事(五):歌利亞的頭顱

    <歌利亞的頭顱>,灰泥,安德烈·德爾·維羅齊奧 正在熱展的文藝復興459件作品中,這件藝術品尺寸很小,很容易被無視.自己也是來了數次出於好奇才瞄了一眼標牌:<歌利亞的頭顱>安德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六):達·芬奇多面體

    達·芬奇理想博物館,就開設在李奧納多·達·芬奇出生地芬奇鎮,佛羅倫薩以西四十公里處.通過達·芬奇遺留下來的上萬頁手稿還原了很多當時的設想,比如多面體: 達·芬奇理想博物館製作的多面體 仔細辨認,可以數 ...

  • 作品背後的故事(七):《聖母、聖子和聖安娜》

    <聖母.聖子和聖安娜>雅各布·桑索維諾 美術館一隅,有座顏色暗淡且尺寸較小的作品<聖母.聖子和聖安娜>,作者為雅各布·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1486.07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八):聖凱瑟琳的輪子

    <聖凱瑟琳的神秘婚禮>拉斐爾 <聖凱瑟琳>吉安皮特諾(達·芬奇的追隨者) 三幅作品內容都是聖凱瑟琳.描述公元四世紀左右,凱瑟琳被羅馬皇帝殺害時的受刑圖.因為刑具是輪子,之後但凡 ...

  • 作品背後的故事(九):達·芬奇真面目

    (點擊播放) <達芬奇自畫像>1505-1510,處理后帽子上羽毛消失 2008年12月,意大利南部薩萊諾的盧卡尼亞古跡博物館館長在十六世紀眾多繪畫作品發現了它.在清潔之後,背後出現了字跡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一):薩佛納羅拉扶手椅

    前言: 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繼續寫下去,一方面查閱資料太花時間,另一方面文章發出去后回音不多.正在煩惱時,友人的一席恭維話,使得自己有種再寫幾篇的責任感. 下一篇內容暫定為:<隨想>與卡納萊托 ...

  • 作品背後的故事(十三):《松果陶製品》

    松果陶製品,產地.年份.用途不詳 德魯塔松果瓶,艾米莉亞學院,16世紀 雙耳松果陶瓶,西西里島製品,17世紀 花瓶,意大利中部製品,十六世紀 以上是美術館裡的四個松果狀陶製品.無獨有偶,在梵蒂岡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