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丨“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22:00

1933年,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初来乍到的他发现,在战火燎原的中华大地,“毛泽东”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被称为人民的“救星”。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好奇,贝尔登以一名战地记者身份在中国常驻九年,亲眼目睹了中国老百姓的境遇、苦痛和愤怒,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

△杰克·贝尔登

通过上至军政首脑,下至普通百姓的访谈,贝尔登用真实的文字还原了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事实真相,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与百姓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还向世人解答了“中国革命为何能取得成功?”和“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取得政权?”这两大问题。

△贝尔登关于新四军的报道,刊登于1938年12月《大美晚报》。

关于“中国革命为何能取得成功?”,贝尔登用敌后游击战场的真实场景,讲述了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共产党人。

他用朴素的笔触记载道:“在危机四伏的游击战场,日军开展地毯式搜索,所到之处民不聊生;国民党军队无所作为,民怨载道。与国民党官员堂皇的外表、唬人的制服、衙门口持枪站岗的卫兵不同,共产党军队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奋勇抗击侵华日寇,并以严格的纪律、质朴的感情和必胜的决心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戴。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老百姓主动接纳了共产党军队,为敌后作战竭尽全力提供保障。”

贝尔登发现,老百姓不再惊恐地看待政府,政府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而是可以信赖的亲人和战友,这生动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贝尔登著:《成为时局中心的新四军》,1941年3月出版。

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取得政权?”,在贝尔登看来,不仅是因为共产党取得了战争胜利,还因为共产党解决了困扰千年的土地问题,实现了老百姓“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作为土地革命的亲历者,贝尔登在书中写道:“占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拥有55-65%的土地。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共产党于1946年5月4日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坚决拥护广大群众在反奸、清算、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

正是这些深入中国底层社会的探索,让贝尔登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也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政权,并非偶然,而是完完全全赢得了中国百姓的民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贝尔登这些亲历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眼中,共产党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靠唤起人民内心的希望和信任赢得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来自群众、并为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器。

1949年,贝尔登的代表作《中国震撼世界》一书出版。面对一些所谓“中国问题专家”的质疑,贝尔登引用了拿破仑的著名预言说:“中国!那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就让他沉睡吧,他一旦醒来,必将震撼世界!”。他还同中国人民一道高声呐喊:“中国共产党必胜!”

△2003年1月再版的《中国震撼世界》

编辑丨富梦瑶 杨楠 魏宇晨

主持丨葛鹏 

制作包装丨杨晓蕾 

签审丨潘晓英 安然 邹浩宇

监制丨关娟娟

(0)

相关推荐

  • 【"听党话 跟党走"征文比赛:100号作品】郑葸媚||中国共产党100岁了

    中国共产党100岁了 曲界二中八(1)班    郑葸媚 党是什么?党是温暖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党是温和的清风,轻抚我匀的脸颊:党是和蔼的母亲,关爱着我们.是党给了我们温暖,是党给了我们关爱,是党创造了 ...

  • 三句半 《世纪赞歌》

    甲:锣鼓喧天号子响, 乙:我们四位走上场, 丙:说上几段三句半. 丁:开场 甲:我们几个水平低, 乙:只怪平时没努力, 丙:说的不好别笑话. 丁:多鼓励 甲:神州大地风云涌, 乙:嘉兴南湖红半空, 丙 ...

  • 常德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刊之五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 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之后 明白了常德是一块这样的土地: 一.常德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热土地. 常德是湘西北 ...

  • 来自欧亚大陆最西端的敬意

    中国革命者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回顾历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国人民并未获得彻底的解放,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封建势力依然广泛存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对一种新式的.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的渴 ...

  • 阅读一座山的红色往事

    来源:闽西日报 作者:王小庆 这些年,闽西大大小小的山我走了不少,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福建龙岩永定区一座叫作牛牯扑的地方.踏入这座山村,眼瞧着这片醉人的绿意,山风拂面,不亦快哉,便会有种" ...

  • 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美国记者贝尔登预言共产党必胜

    2021-05-18 09:27:25 来源:观察者网 "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之二十二 1933年,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初来乍到的他发现, ...

  • 说《芳华》,想到波尔布特

    收藏这本书的时候,压根没想到一段残暴的历史竟然与此有关.红色的封面,鲜艳之际,磅礴气势的讲话,振振有词的真理,真是不知要感染多少人为此而赴汤蹈火.书的作者叫波尔布特,曾经的柬共主席,柬埔寨红色高棉武装 ...

  • 【资讯有故事】“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成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19 ...

  • 资讯有故事丨“这支队伍是中国和亚洲的希望”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

  • 资讯有故事丨“我强烈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希望和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来源:环球资讯+ 上世纪20至40年代,一些外国记者远渡重洋,辗转来到中国.他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他们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人. 环球资讯与您重温历史,听"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

  • 资讯有故事丨“原木在移动”——朝鲜战场上震撼美国老兵的一幕

    来源:环球资讯+ 历经波澜壮阔 恰是百年风华 环球资讯讲述百年大党的对外交往故事 2001年,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的一家餐厅,中国军旅作家李钢林与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国老兵相对而坐.美国人激动难抑,李钢林泪流 ...

  • 买房故事丨在房贷利率上调前,我成功买了人生第一套房

    " 中国有句古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对于北方人来说,这句话像是一种感召力,吸引我来到了苏州工作和生活. 大学毕业后,辗转去了江苏常州,许是对苏州有某种情结,一年后的2019年我离开常州去了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不见黄鹤心不死(下) 赵安  搜集整理 老和尚化缘到黄家庄,黄员外又请他吹笛子.那位黄鹤姑娘自小和尚走后,就盼他早日再来.这天她正在绣楼上拿着木鱼玩,听说和尚来了,便忙将木鱼往枕边一放,朝后花园走去. ...

  • 安徽界首民间故事丨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不见黄鹤心不死(上) 赵安  搜集整理   大家都知道"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俗语,可是,却不知道这句话传错了一个字,把"鹤"字传成"河"字了 ...

  • 品牌故事丨到底该怎么写?

    经常有甲方品牌部和乙方的人问我,在品牌建设以及品牌发展过程中该怎么写品牌故事? 我之前的回答大多围绕"品牌故事=品牌理念传达+故事思维表现"这个公式去讲述,这次打算用一篇文章来谈一 ...

  • “我的入党故事”丨一门三代党员的初心传承

    父亲今年87岁,16岁参军,在部队入党.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整天在外工作,母亲起早贪黑地忙活.我有时因为心疼母亲,就抱怨父亲几句,但母亲总说父亲是党员,要为党做事. 高中毕业那年,县里第一家棉纺厂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