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治疗黄疸、肿胀经验

(0)

相关推荐

  •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5-6

    欢迎**一路健康APP 注册就有伤寒研究音频版**听!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 ...

  • 定伤寒之实,驳温病之虚

       伤寒温热之辨,历来久矣.孰不知,温病盗伤寒之实,定己之名,大己之威风.若无其父,焉得其子?诸医家只知唇舌之争,而不研数百证之辨,此皆懵懂世人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臧云彩    温病 ...

  • 温病四大家治疗温热病斑疹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

    自古以来,传染性疾病就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斑疹作为传染病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体征,早就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有关斑疹的概念,较早记载于<金匮要略>.随着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迁及中医学的发 ...

  • 温病劫

    什么是温病呢?明清时期温病之说大行其道,以至于清代的吴瑭搞了个<温病条辨>,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发热就是温病,譬如说,<温病条辨>: 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 ...

  • 《吴鞠通医案》肿胀

    陈 三十二岁 甲寅年二月初四日 太阴所至,发为 胀者,脾主散津液,脾病不能散津,土曰敦阜,斯 胀矣.厥阴所至,发为 胀者,肝主疏泄,肝病不能疏泄,木穿土位,亦胀矣.此症起于肝经郁勃,从头面肿起,腹因胀 ...

  • 吴鞠通上焦宣痹汤合三香汤治疗食道反流

    吴门验方宣清降浊汤专治热中型胃食管反流. 方药: 枇杷叶9克,射干12克,淡豆豉9克,桔梗6克,栀子9克,降香6克,瓜蒌12-30克(通用壳,秘用实),法半夏6-30克,黄连3-6克,枳实6-30(通 ...

  • 温病大家吴鞠通是怎么用半夏的

    中医书友会第85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林大勇,李海波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 导读:吴鞠通用半夏的功用主要在于化痰逐饮.止呕止咳.交通阴阳疗不寐.协调寒热以及宣通郁滞,其炮制方法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一--吴鞠通(7)

    银翘解毒丸的应用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这部书里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方子,这些方子现在在我们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应该就是这个银翘散了,现在我们进行了改进,在药店里卖的叫银翘解毒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一--吴鞠通(6)

    泻下法之妙用 古代这些名医的学问各有来头,吴鞠通特崇拜的医家是叶天士,这位叶天士是拜了十七个老师,从老师那里学来了很多的方法,所以治病也是变化莫测,而吴鞠通却一个老师也没有,纯粹自个儿在家里憋着看书,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一--吴鞠通(5)

    拜访针灸高人 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吴鞠通真就孤独得只剩自个儿一个人了,他的这种作风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的,同时,只要是有一颗诚挚之心的医生,还是很容易与他成为朋友的. 这不,有一位搞针灸的郏芷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一--吴鞠通(4)

    一本叫<温病条辨>的书 一转眼,到了公元1798年,吴鞠通正式行医已经六年,他也成为了一个四十一岁的中年人,此时他的生活那叫一个忙,来求诊的患者是络绎不绝,在这种高密度的临床工作中,他也积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一--吴鞠通(3)

    艺高人胆大 在治疗1793年的这次瘟疫以后,吴鞠通的医名就开始被人们所知了,前来求诊的人日益增加,吴鞠通开始大展拳脚. 我们来看看吴鞠通在第二年(甲寅年,公元1794年)治疗的两个医案吧,都够引人入胜 ...

  • 『中医小说』古代的医生之十一--吴鞠通(2)

    潜龙在渊 吴鞠通这个人非常的有趣,从后面的医案中来分析,他是个非常性急的人,很直爽,有话直说,但是,在开始看病的这个事情上,他却是个十足的慢性子. 不但是慢,而且是非常的慢,从他十九岁读医书开始,到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