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 鲁迅: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

(0)

相关推荐

  • 纪念鲁迅04 | 王晓明:鲁迅的精神世界

    ■  鲁迅虽然痛恨中国人的丑陋,但是他并不轻视中国,以为中国经不起这样的痛恨.我觉得这样的"不轻视"才是他真正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通的地方.我认为鲁迅是没有看错的,他那个时代的中国社 ...

  • 鲁迅 : 一个北漂中年的希望与绝望

    导读: 1912年5月,31岁的鲁迅北上进京,开启了长达14年的北漂生活. 1927年1月,46岁的鲁迅南下广州,待了8个月就匆匆结束了广漂. 1927年10月,鲁迅再三考虑选择定居上海,上漂10年, ...

  • 我内心驻守着乐观和悲观主义者---刘佳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面对同样的情况.正如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当一瓶饮料无意中掉在地上时.一个人站了起来,痛苦地说:"怎么都看没了.另一个男人冲过去拿起瓶子,高兴地说:幸好留下了一些.&qu ...

  •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

    尼采的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把美学和人生联系起来,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阐述美学人生观的著作.据他说,该书的 ...

  • 每周只读一本书 · 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打破墨菲定律,心态决定运势 1949年,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对自己的一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没想到这句话经过传播扩散后, ...

  • 郭凯 | 最坏打算,最大努力,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06篇文章 -START- 韩雪在TED演讲中说自己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而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意味着接受你可能会失败和犯错的事实,然后积极的投入在过程之中.." ...

  • 换取快乐

    凡事皆由两面 有好的一面 也有坏的一面 乐观主义者 将一件中立的事情 习惯于朝着好的一面去想 而悲观主义者 则恰恰相反 或许 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 并非都是天生的 悲观主义者 亦有可能是由乐观主义者 ...

  • 6分钟读完《打破墨菲定律》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人生结局差很多

    6分钟读完《打破墨菲定律》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人生结局差很多

  • 愿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外一首)

    愿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 ◎王晓明 有父母牵挂 真的好幸福 失去父母的怀抱 才懂得孤独 母亲节的祝福 该送往何处 天堂的父母 可懂儿痛苦 可知儿思念 慢长三十年 还有过何人把儿呼唤 儿的快乐今生难复还 思 ...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喜欢读史书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悟:"翻开书,满纸都是帝王将相,合上书,身边全是柴米油盐." 年少时,我们总幻想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或者说是名噪一时的大家学者,趾高气昂的想要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