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为何隐居孤山?

(0)

相关推荐

  • 西湖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不畏严寒.经霜傲雪.早春怒放的自然特性,象征着君子"孤高傲岸.洁身自好"的 ...

  • 行走丨梅开一隅

    因疫情,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因此,北京环路内外,过往人流不见稀疏.夜间鞭炮持续入夜.正月初三,从秋到冬持续干燥的京城,总算见到一场润物无声的细雨,黎明时分,楼群路径呈现难得的一份宁静.眼看春的序幕将要 ...

  • 林逋|不如归去。

    文字|目錄君 图|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梅花三弄 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增订版) 林逋,字君复,世称和靖先生. 奉化大里(浙江宁波)人, 一说杭州钱塘人. 老枝俊梅渐渐冒出绿蕾, 往西湖孤 ...

  • 梅花不只是冬令花,也是报春花

    凛冬苦寒,喝碗热汤才温暖畅快.早在南宋,就有人记录了"不寒齑"的做法:用清淡的面汤煮白菜丝,再加上姜.花椒.茴香等调料同煮.这人是林洪,他为山野间的普通食材写了一本充满艺术美感的食 ...

  • 杭州孤山放鹤亭林逋墓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 ...

  • 北宋这个隐居诗人,与林逋齐名,才名惊动辽国

    魏野,河南陕州人,北宋年间与林逋并称的隐士. 他常年隐居于陕州东郊,那是一方有山有水的清幽之地. 在这里,他亲手植了几十竿修竹,还挖了一个进深丈许的山洞,名曰乐天洞. 他还在山洞前修了个草堂,背依云山 ...

  • 戏说林逋:梅妻鹤子,二十余年独居孤山的“隐士”!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很高的思想.知识修养,但他们淡泊名利,不官不仕,不争不抢,归隐田园,呼啸山林,世人称他们为"隐士". 中国最早的经典<周易 ...

  • 林逋:“梅妻鹤子”的湖水孤山生活

    湖水中心有一座孤山,世人都说,山有多孤山中那人就有多傲.湖是西湖,行人结伴而游,山是孤山,老翁依梅而坐.湖水清,孤山茂,这天,水雾茫茫处有鹤飞来,老翁大喜,撑舟而归.这老翁是林逋. 1.孤傲的隐逸之士 ...

  • 林逋:最高级的人生,是素与简

    作家木心说: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那样豁得出,工作干得不开心说辞就辞,然后归园田居,东篱采菊,过着清贫而自在的日子. 大千世界,有参差 ...

  • 林逋的传世之作,从生前写到身后,反用典故,尽显其高洁情怀

    古诗词中经常化用典故,一般情况下,如果以写景为主,则无需用典,否则就不容易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反而会形成隔膜.如果以抒情为主,因为受到篇幅和格律的限制,再加上作者有些话不能明说,就需要委婉地借助过去的人 ...

  • 6首悠闲诗词:一言一诗一心境,一山一水度浮生(宋·黄庭坚、苏轼、宋·林逋、纳兰性德、元·张可久、王安石)

    没有人不喜欢悠闲的生活. 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喝茶读书:在一个无人打扰的时光,静静呆着,多么美好. 可人生总是与我们开玩笑,想要悠闲时,却总是不能如愿.还好,我们有诗词,繁忙时,来诗词里放松一下,感 ...

  • 清雅静逸,还得看林逋《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宋,林逋书,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 ...

  • 宋代林逋,他终身没有娶妻,却写了一首最美的爱情诗《长相思·吴山青》!

    如果要选一位史上最"禁欲"的诗人,那么,北宋隐士林逋必定排在榜首. 林逋,字君复,号和靖先生,他的写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