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孤山放鹤亭林逋墓

(0)

相关推荐

  • 传说他终身不娶,天子召见都不去,却被发现墓穴中有一根玉簪

    <西湖梦寻>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部作品,其中书写的大多是西湖的风景名胜,其中介绍过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的林和靖墓.林和靖就是林逋,是一位从来没有当过官的人,死后 ...

  • 西湖赏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不畏严寒.经霜傲雪.早春怒放的自然特性,象征着君子"孤高傲岸.洁身自好"的 ...

  • 林逋为何隐居孤山?

    在波光粼粼.景色秀丽的杭州西湖中有一风景名胜--孤山,湖水环带,孤峰独耸,清幽而宁静.这里就是宋朝处士林逋的隐居处. 林逋,安君复,生于公元967 年,卒于1028年.林逋曾在孤山结庐.隐居20年,足 ...

  • 戏说林逋:梅妻鹤子,二十余年独居孤山的“隐士”!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很高的思想.知识修养,但他们淡泊名利,不官不仕,不争不抢,归隐田园,呼啸山林,世人称他们为"隐士". 中国最早的经典<周易 ...

  • 林逋:“梅妻鹤子”的湖水孤山生活

    湖水中心有一座孤山,世人都说,山有多孤山中那人就有多傲.湖是西湖,行人结伴而游,山是孤山,老翁依梅而坐.湖水清,孤山茂,这天,水雾茫茫处有鹤飞来,老翁大喜,撑舟而归.这老翁是林逋. 1.孤傲的隐逸之士 ...

  • 林逋:最高级的人生,是素与简

    作家木心说:  "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那样豁得出,工作干得不开心说辞就辞,然后归园田居,东篱采菊,过着清贫而自在的日子. 大千世界,有参差 ...

  • 林逋的传世之作,从生前写到身后,反用典故,尽显其高洁情怀

    古诗词中经常化用典故,一般情况下,如果以写景为主,则无需用典,否则就不容易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反而会形成隔膜.如果以抒情为主,因为受到篇幅和格律的限制,再加上作者有些话不能明说,就需要委婉地借助过去的人 ...

  • 6首悠闲诗词:一言一诗一心境,一山一水度浮生(宋·黄庭坚、苏轼、宋·林逋、纳兰性德、元·张可久、王安石)

    没有人不喜欢悠闲的生活. 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喝茶读书:在一个无人打扰的时光,静静呆着,多么美好. 可人生总是与我们开玩笑,想要悠闲时,却总是不能如愿.还好,我们有诗词,繁忙时,来诗词里放松一下,感 ...

  • 清雅静逸,还得看林逋《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宋,林逋书,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 ...

  • 【今日读诗】陈维云︱七律 · 昆山亭林公园观柳

    七律·昆山亭林公园观柳 文/陈维云 亭林桥畔柳垂塘,依得东风势便狂. 烟雨蒙胧涵碧影,水波盈荡泛青光. 鱼闲偏爱芦芽短,鸟倦更钟柔绿长. 吹面不知春气暖,轻拈新翠细端详. 作者简介 陈维云,江苏大丰人 ...

  • 26年后,大孤山镇东林家初中的同学聚起来啦!

    曾经,在乳山市大孤山镇有一所东林家初级中学,26年前有一群师生在这里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和同学情.2017年7月8日他们再次在乳山相聚...... 回首岁月,你的脸上露出的是甜蜜的微笑;回望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