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呆与郑逸梅的沪上旧居 祝淳翔

(0)

相关推荐

  • 颜建国:众人撑起红五月

    [建国悟语] 进入5月以来,配合着红色研学,在同事刘晓燕和好友马龙.李鹏.孙培华的支持联络下,我们一方面带领部分中学生到八路军东进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常庄参观考察,一方面在调查实证的基础上撰写论文.为确知 ...

  • 看图识唐诗(446)李商隐·思归

                           李商隐·思归 固有楼堪倚,固已有高楼可让我倚栏远眺, 能无酒可倾?岂能无美酒可让我细喝慢倾? 岭云春沮洳,春夜的岭上烟云总带有一点湿润, 江月夜晴明.幸好 ...

  • 《原创》七绝:步华山论剑老师“昔日沪上风情之一蜗居”韵/廖江

    ​七绝  步华山论剑老师"昔日沪上风情之一蜗居"韵 文/廖江 童谣歌曲<马兰花>,半世流传盛彩霞. 上学路途都练唱,曽经响遍每人家. 附老师原玉 [七绝]昔日沪上风情之 ...

  • 郑逸梅:不吃老菱,不吃藕,不吃樱桃,不吃...

    95岁的时候,郑逸梅平常吃的都是些红烧蹄子.蛋饺.蛋炒饭.猪油菜饭之类的.他的儿媳妇是位医生,经常劝他,应当多吃蔬菜,少吃肉类,但他就是不听,还是每餐都离不开荤腥.那天中午,他先吃了一些奶油蛋糕,然后 ...

  • 郑逸梅:南社的几次聚餐

    南社第一次雅集照片 南社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革命旗帜下的文学社团,媲美明末的几社和复社.经常举行雅集,聚餐当然是雅集节目之一. 第一次雅集于苏州虎丘,其时在一九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有柳亚子.陈巢南.朱 ...

  • 汤志钧:郑逸梅先生二三事

    <南社丛谈> 郑逸梅是一位著名的文史学者,也是熟悉掌故.著作等身的前辈.由于他的撰著,很多是短篇,又多佚事趣闻,刊登在报刊末尾,因而称他是"补白大王".其实他也有文史方 ...

  • “补白大王”郑逸梅的另一身份:“养和村村长”

    文/ 沈轶伦 建筑落成,便不会伸缩增减.那其中的房间,却越住越小,可能吗?1981年,一位摄影师在朋友引见下走进郑逸梅的家,只见"朝北的小小亭子间里--主人郑逸梅穿着中式罩衫套棉袄" ...

  • “养和村村长”郑逸梅

    他们都是用文字在时间长河里画出航标的人.尽管人事代谢,但文字留存.与过往有关的记忆和文化,便也都在. ■ 解放日报记者 沈轶伦 1 建筑落成,便不会伸缩增减.那其中的房间,却越住越小,可能吗?1981 ...

  • 郑逸梅 | 民国书画印佚闻八卦108则

    郑逸梅(1895-1992)江苏苏州人,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先生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先生擅长写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文史掌故,人称&q ...

  • 【世说人语】郑逸梅:梁启超的几件小事

    梁启超的几件小事 新会梁启超,是历史人物,他的荦荦大端,早见各家记载,毋待赘言.古人说:"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我不贤自居,谈他的几件小事吧. 启超是南海康有为的弟子.他 ...

  • 郑逸梅:民国书画印佚闻八卦108则

     1. 钱崖号瘦铁,王冠山号冰铁,吴昌硕号苦铁,邓散木号纯铁,四人均为篆刻名家,有江南四铁之称. 吴昌硕刻  还砚堂 2. 有人以吴昌硕所刻"还砚堂"印赠王个簃,王因名其居为还砚楼 ...

  • 【略记郑逸梅其人其文】/屈军生

    略记郑逸梅其人其文 屈军生 晚清民国,鼎新换代,几派爭夺权柄,国内军阀割剧鲸吞,外强入侵蚕食,中华民族处于多事之秋.西学东进,国内知识界精英游学外域,东西方文化交融,言论自由,学术环境宽鬆,在文坛.艺 ...